支正 (SI7)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支正 (SI7,ZhiZheng) 络穴

Akupixsisi7.jpg

主治

头痛,目眩,项强,热病,癫狂,消渴,肘臂挛痛,手指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病,眩晕,神经性头痛;

其它:麦粒肿,十二指肠溃疡等。

释名

支,即“肢”;正,正中。穴当前臂之中,故名。《针方六集》:“一方以腕骨、肘节为两端,居中是穴,当臂之中,故曰支正。”或因其为手太阳小肠经络穴,络脉从正经分出,支出于正,故名。《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正,正经也;支,络脉也。太阳正经之上,支别此络,走向少阴,故曰支正也。”

出处

《灵枢•经脉》

定位

在前臂外侧后缘,当阳谷与小海穴连线上,阳谷穴上5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穴区内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贵要静脉属支,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

功用

安神定志,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配穴举例

配三焦俞治头痛目眩 (《针灸资生经》);配鱼际、合谷、少海、曲池、腕骨治狂言 (《千金要方》);配肩谬治肩臂及手指疼痛、挛急 (《腧穴学》)。

配神门,为原络配穴法,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精神病。

配肩髎,有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肩臂,手指疼痛,挛急。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铜人》:治头痛目眩。

《大成》:主惊、恐、悲、愁、癫狂。

《金鉴》:主治七情郁结不舒,消渴饮水不止。

现代研究

有报道,针支正 (双),行捻转提插泻法,间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治疗舌尖疼痛有效。以前文献和教材中均未见载此用法,录此以供参考。

穴义

小肠经气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运行。

名解

1)支正。支,树之分枝也。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支正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本穴物质本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穴并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支正。2)手太阳络穴。络,联络也。因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由小肠经外部汇入本穴(以心经提供的气血为多)。

功能作用

沟通心经与小肠经气血。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SI7)&m=0 支正 (SI7)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I7)&m=0 《支正 (SI7)》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