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脐
来自中医百科
儿科术语。指婴儿出生后剪断脐带。出《千金要方》卷5。婴儿初生断脐,必须严密谨慎,若断脐不当,可出现脐风。为了预防脐风的发生,古人常用的断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隔衣断脐法,即《千金要方》卷5所载:“不得以刀子割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以暖气呵7遍,然后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跌上,短则中寒,令儿腹中不调。”此法较原始。②刀剪裹脐法,《医学入门·初生裹脐》谓:“凡初生时,用绵裹脐带,离肚二三寸处,以绵扎住,却于线外将脐带剪断,……艾灸脐头三柱,结作疙瘩,软帛腰裹。”《医宗金鉴》也载: “婴儿初生,先用剪刀向火烘热,剪断脐带,次用火器烧脐带烙之。这种刀剪、艾灸、火烙之法,与新法接生相较,虽未尽善,但在当时来说,对于防止邪毒感染,避免引起脐风,无疑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③火烧断脐法,《幼幼集成》谓:“凡断脐带,世俗皆以刀剪断之,最为不妥。但以大纸拈蘸香油,燃火于脐带上,烧之令断,盖所以补接阳气,不但为回生起死之良法,且日后无伤寒泄泻之患。”此法后多不采用,但其能预防脐风的发生,属经验之谈。 [1]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断脐》经典原文。
- ↑ 吴大真,余传隆 总编;袁钟,图娅,彭泽邦等 主编.中医辞海·中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第14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