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介入与冷漠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旁观者介入与冷漠(bystander intervention and apathy),人们在紧急事件中表现出来的自愿而不计后果地挺身相助或冷眼观看的态度。它是社会心理现象,旁观者介入是利他行为的一种特例。  B.拉塔内和J.M.达利于1970年共同创建关于旁观者介入的理论模型,认为旁观者介入是个人的决策判断过程,由几个步骤构成。首先,情景中的个人注意到有些事情不正常,这种能力和反应速度依赖个体平时对此环境的熟悉程度。接着,便是这个不正常事件是否是紧急事件,一般来说,判断依赖3个标准:①事件对某人是有害的,随时间延伸,这种危害会加重;②对该问题没有立即可用的解决方法;③受害者显然不能自己处理此事,需他人帮助。在这一判断过程中,旁观者时常遇到不确定因素,以至不能作出明确的判断。例如,看到一所房子在冒烟,不能确定是人家在正常生火还是失火等。因此,旁观者需进行社会比较,看别人怎么做,确定事件性质之后,关键是旁观者是否能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决定采取行动,这当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对其会有影响:一是进一步的社会比较结果;二是旁观者对自己行动的代价和自身利益的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当旁观者经过社会比较后,若发现自己比在场旁人更具能力或手段帮助不幸者时,便更有可能承担起个人责任,采取利他行为。但此时,旁观者也可能因为对自己行动所带来的后果担忧而不采取利他行动。例如,他可能想到由于自己独自向前会遭到其他旁观者的嘲笑,或者想到自己的行为若无助于不幸者或使不幸者状况更糟怎么办等等,这些想法意味着他的行动要冒一定的风险。不愿承担个人责任的旁观者会停止不前,并且在心理上重新评价事件的急迫性,但坚定的利他行为者会不计后果地介入事件当中实现利他行为,按照拉塔内等人的观点,助人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介入是旁观者本人直接投入事件中,亲自帮助不幸者解脱困境,这依赖于旁观者个人的能力和情景的条件;间接介入是旁观者通过通知有关部门,使其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不幸者。间接介入者承担后果的风险要小于直接介入者。

  拉塔内和达利的旁观者介入过程模型是对这一现象的整体性描述。而在具体的紧急事件中,旁观者的思维过程和行动实施都是迅速完成的。所以,介入过程虽被研究者分析为几个步骤,但对旁观者本人而言,这不是深谋远虑的决策过程,甚至它不为旁观者所清楚地意识到。J.G.伦奇和J.L.科恩1978年对这个模型的补充意见是: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旁观者介入过程的前两步即注意事件和判断事件可以被忽略,旁观者直接面临的选择是是否承担起个人责任,采取行动。这当中决定性的因素是对自己应付代价的判断,其中包括此代价对自身的重要性以及它发生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日常发生的各种紧急事件中,并不是所有的旁观者都介入其中采取利他行为,旁观者冷漠现象时有发生。对此,社会心理学有几种不同的解释,较早的一种是R.罗森塔尔1964年提出的。他认为旁观者冷漠现象是由于大都市工业化生活使人丧失人性,失去良知造成的。这种看法由于没有得到实验证据而不为人所重视。拉塔内和达利1968年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旁观者冷漠现象发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众人在场,社会责任被分散了,潜在地消弱了每一个旁观者所应承担的个人责任的分量,从而减少了他采取利他行为的可能性。在场的旁观者人数越多,每一个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小。只有一个旁观者时,他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最大。R.D.克拉克和L.E.沃德1974年的研究从社会比较的角度提出了另一个解释旁观者冷漠现象的原因,即由于情景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个人一时拿不准自己怎样做最合适,宁愿看看在场旁人怎么做,殊不知在场的其他人也有此想法。这样,在场的旁观者人数越多,个人便越会感到犹豫不决,采取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他们的看法为其实验所证实。此外,旁观者对行动结果的代价的判断也是使其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紧急事件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真正品质。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旁观者介入与冷漠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旁观者介入与冷漠》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