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方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术后方,古代名方,组成为大黄、枳壳、元胡索、甘草。功效可清热泻下,行气宽肠活血,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也可用于妇科手术后的肠胀气症状。

配方

大黄9克(后下),枳壳9克,元胡索15克,甘草5克。==制法==

将大黄9克(后下),枳壳9克,元胡索15克,甘草5克/加水煎服。==功效==

清热泻下,行气宽肠活血。==用法==

一般连服两剂就能排气,如果48小时尚未排气,可再服两剂。用本方时以妇科手术后肠胀气为标准。可治疗阑尾切除术后、腹腔脓肿切开排脓术后等。==大黄==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应用】   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黄可减轻内毒素性低血压,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浆、肺、小肠等内源性一氧化氮的水平,降低肠、肝、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增加,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进入血循环等等。临床可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MODS等危重病预防及治疗胃肠功能衰竭。我们的经验:生大黄30克煎成100ml,灌肠或口服,100ml,1-3次/日,亦可灌肠和口服并用。直到肠鸣音恢复开始减量。【乡医】   【用法用量】煎服,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术后方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术后方》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