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振华(1924~2017),男,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先生以脾胃学说为指导,对脾胃病的研究有较高的造诣。指出脾多虚证,无实证,而胃多实证;脾虚是多为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要重视湿热互结,即湿多兼有热,热多兼有湿;治脾要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故而健脾疏肝和胃是治疗脾胃病的大法。

李振华.jpg

肝郁脾虚,胃失和降,中阳不振之痞病,治当疏肝理气,健脾温中,通降和胃;脾肾阳虚、中气下陷之五更泄,治当温补脾肾,益气升阳;脾气亏虚,寒湿内蕴,气滞阳明之痢疾,治当健脾益气,祛寒通阳,理气燥湿,涩肠止痢;阳黄湿盛于热之黄疸,治当健脾和胃,化湿清热 ,理气退黄;脾虚肝郁 湿邪内蕴之胁痛,治当健脾祛湿,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脾气亏虚,水湿内停,气机不畅之水肿,治当健脾益气,化湿利水,行气通阳;脾虚湿阻,血行不畅,肝阴不足,风阳上扰之眩晕,治当健脾养肝,祛湿活血,潜降熄风。另外,对于其它一些疑难杂证,如以温经散寒,健脾除湿,通经活络之法治疗寒湿内蕴,闭阻经络,气血瘀滞之痹病;以健脾养心,解郁安神,清化痰火之法治疗心脾两虚,肝气郁结,痰火扰心之脏躁;以益气补血,温经通络之法治疗气血虚弱,阴寒凝滞之血痹病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先生对外感热病亦有较为深入研究。认为伤寒的基本病理就是损阳伤正,素体阳盛或用药过热,郁而化火,才用热药,同时要重视脾胃,用药时刻不忘顾护脾胃。认为温病是热邪损阴伤正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症,在治疗上应遵“保存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清热、解毒、保存津液,是总的指导思想;临床上可以用阴阳总的指导思想来解决温病的问题,通过理解温病热邪损阴伤正的病理来如何解决阳热证的问题。先生以此方法治疗流脑、乙脑,都取得了很突出的效果,从而获重大科技成果奖。

在诊法上,先生尤其重视望舌诊脉,并丰富了舌诊、脉诊内容。若舌体胖大视为脾虚,对于舌体胖大舌苔正常者,常为能食不能消,其病偏脾气不能运化,甚则水湿排泄失常;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则为脾胃虚寒之证;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则为脾胃气虚、阳虚,寒湿阻滞;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则为脾虚湿阻;舌体胖大、舌苔黄腻,则为湿热蕴结,并据苔黄之轻重,舌质颜色的红绛与淡白,以辨其湿、热的偏盛。在诊脉上,若舌体胖大、苔腻,诊得脾胃脉弦,系逆脉,为木郁乘土脾胃病久久不愈之证;脉弦细、舌质淡、舌体肥大,则多属脾虚肝郁日久、化热伤阴。

临证验案

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