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核子医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核医学可分为两类,即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或称实验核医学。

简介

核医学又称原子医学。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由加速器产生的射线束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核辐射在医学上的应用。在医疗上,放射性同位素及核辐射可以用于诊断、治疗和医学科学研究;在药学上,可以用于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药物活性的测定、药物分析和药物的辐射消毒等方面。  

起源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Becquerel发现铀的放射性,第一次认识到放射现象(在研究铀盐时,发现铀能使附近包在纸包的感光胶片感光,由此断定铀能不断地自发地放射出某种看不见的、穿透力强的射线)。  

内容

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核医学可分为两类,即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或称实验核医学 。前者又与临床各科紧密结合并互相渗透。核医学按器官或系统又可分为心血管核医学、神经核医学、消化系统核医学、内分泌核医学、儿科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等。70年代以来由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发展,以及放射性药物的创新和开发,使核医学显像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它和CT、核磁共振超声技术等相互补充、彼此印证,极大地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水平,故核医学显像是近代临床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核医学(experimental nuclear medicine)和临床核医学(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两部份。

实验核医学利用核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物质变化规律,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等。临床核医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核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in vivo)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in vitro)诊断法;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度集中照射治疗。  

研究

早在1913年,海韦希就应用放射性元素作为化学及物理学的示踪剂。1923年他利用Pb在豆类植物进行生物示踪实验;1934年用氘水测全身含水量,第一次在人体应用稳定性核素;1935年他首次用P于生物示踪研究;同年,又创立了中子活化分析法,所以,在核医学界,海韦希被称为“基础核医学之父”,1943年获诺贝尔奖。布卢姆加特则有“临床核医学之父”之称,他在1924年将氡气注射到外周血管,然后从体外探测放射性到达远端某一器官或组织的时间,以观察其血流速度。核医学对病人安全、无创伤,它能以分子水平在体外定量地、动态地观察人体内部的生化代谢生理功能和疾病引起的早期、细微、局部的变化,提供了其他医学新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既简便、又准确的诊断方法。  

定义

核医学:he yixue;Nuclear Medicine;원자력 의학(nuclear medicine)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生物医学理论的学科。  

应用

这种诊断方法一般具有灵敏、简便、安全、无损伤等优点,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检查,都可应用。最常用的同位素诊断可分为三类。

① 体外脏器显像。有些试剂会有选择性地聚集到人体的某种组织或器官。以发射γ射线的同位素标记这类试剂,将该试剂给患者口服或注射后,利用γ照相机等探测仪器,就可以从体外显示标记试剂在体内分布的情况,了解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例如硫化Tc胶体经注射进入血液后,能被肝脏的枯氏细胞摄取,探测仪器在体外的记录可显示出肝脏放射性物质的分布,从而可判断肝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肝脏是否正常,有无肿块等等。这种检查已成为肝癌诊断的不可缺少的方法。目前脏器显像已广泛用于肝、脑、心、肾、肺等主要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检查。

同位素脏器显像不但反映脏器形态,而且可显示脏器的生化或生理功能。例如,肝闪烁图反映肝细胞吞噬功能、脑闪烁图反映血脑屏障功能、肺扫描则反映肺灌注或通气功能。闪烁照相还能够对某一器官连续摄影,使医生能够对器官功能和病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发射计算机断层仪是体外显像的一种先进工具。用它可灵敏地观察到同位素在人体内任一平面的分布,也可以从许多断层影像重现三维形象。采用适当标记试剂时,连闭上眼睛所引起的脑中一定区域内血流量葡萄糖代谢的细微变化,都可用此仪器测定出来。它在早期诊断疾病上很有发展前途。

② 脏器功能测定。测定器官功能的同位素方法。例如,测定甲状腺摄I离子的数量和速度,以检查甲状腺功能状态;在注射(碘-131)-邻碘马尿酸后,用探测仪器同时记录两侧肾区放射性起落变化曲线,以检查两侧肾脏血流情况、肾小管分泌功能和输尿管通畅程度;在注Cr标记的红细胞后,测定血中放射性消失的速度,以查出红细胞寿命等。

③ 体外放射分析。用竞争放射分析这种超微量分析技术,可以准确测出血、尿等样品中小于10~10克的激素、药物、毒物等成分。用这种方法测定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已达到数百种。中国曾把这种技术用于妊娠早期检查、献血员肝炎病毒检查、肝癌普查等。另外,还可以通过中子活化分析测出头发指甲、血、尿等样品中的各种微量元素,用来诊断微量元素异常所引起的一些疾病。

核射线有杀伤细胞的能力。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内服同位素疗法中最成功的例子。I的β射线可有效地将甲状腺组织破坏,等于进行了一次“无刀手术”P常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还可采用放射性磷、锶等同位素敷贴疗法治疗血管瘤湿疹角膜炎症等浅表部位的皮肤病眼科疾病。此外,钴治疗机、电子感应加速器、直线加速器等外照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在癌症治疗中所占的比重高达70%左右,而且遍及癌症的绝大部分病种。  

原理

几乎所有新药,在试用于临床之前,都要用同位素加以标记,以研究药物代谢的各种问题:

①药物在胃肠道或注射部位的吸收;

②药物排出的途径及速度;

③药物在体内的转变,包括代谢产物的数目、性质和排出率;

④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器官中或亚细胞结构内的浓集和穿透情况;

⑤确定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并评价其药理作用。例如,可以用小动物整体切片的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标记药物在整个动物的各个组织器官中的定位和时相变化。  

药物活性

常用放射性试剂在体内的转移,转变情况作为某种生理、生化功能的指标,观察药物对该指标的影响,以评价药物的药理活性。例如,可用放射性磷在患佝偻病大鼠骨骼中的沉积量,测定维生素D的强度;Rb被心肌摄取的程度反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初步筛选可能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等。

药物分析 竞争放射分析是定量监测血中药物浓度的可靠方法,既可发现患者有否服用毒性药物,又可保证冶疗中有效而又安全地用药。也可用同位素稀释法测定杀虫药、抗菌素或其他药物在某批产品中的准确含量。  

辐射消毒

大Co源的γ射线, 或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高能电子束,都有杀死微生物的效应,都可用于辐射消毒。辐射消毒无须加热,故又称为“冷消毒”。许多不耐热的药品,如抗菌素、激素、酶制剂、抗凝剂、血浆维生素、固醇类、咖啡因吗啡、一些眼药膏等,最好用辐射消毒。另一种方法是将短半衰期的放射性同位素加到针剂中,进行内部照射,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核医学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核医学》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