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亚亭
段亚亭,男,1928年3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主任中医师,从医60余年。国医大师(第三届),重庆市首批名老中医,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获得“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称号和“美国传统医学科学院荣誉博士”,其事迹被《中国当代名人志》、《名医荟萃》等书载入。曾担任重庆市中医院院长、重庆市针灸推拿研究所所长、重庆市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和常务理事、重庆市针灸学会会长、重庆市中医药基金会副会长、重庆市气功研究会理事、重庆市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实用中医药》杂志副主编,《中医临床与保健》、《四川中医》、《安徽中医》编委等职。对中医妇科、内科、男科有较深的研究。在治病中强调治病求本,力求明确诊断,主张辨证与辩病相结合,症、病、方药为一体的综合疗法。主编《新编中医学三字经》等书。发表文章160余篇,多次获省、市优秀论文奖。
学术思想
尊古融今,开创中医治急症先河
“济世活人”,乃良医之本。段亚亭常说:医者既要胸怀“济世”之心,更要具备“活人”之能,否则与庸医无二。 他的“活人之能”,主要体现在他独创的一个个药汤上,例如:根据湿邪重浊粘滞,为病无处不到,易与侵犯脾胃的特点创制出用于脾胃虚弱、湿阻中焦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除湿汤”,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到更年期综合证的诸症,以肾阴阳倶虚型多见,创制出具有调补阴阳,滋阴涵阳的“更年汤”…… 他生于1928年自幼喜爱中医,从医路上他每年均要抽出时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数篇。不断总结经验,医者的功夫应体现在治病救人上,所有的理论知识都必须落脚到临床应用上,否则就是“空读万卷书”。由此,他秉承理论医法施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运用中医理论治疗“急性胰腺炎”危急重症,开创了中医治疗急症的先河,创制的“胰腺汤”流传至今,仍对临床所习用。 尊古融今,重实效,理验俱丰,有专长,这是业界对段亚亭的评价,而他最特长的就是治疗妇科及脾胃病,他对《付青主女科》研究颇深,在系统学习掌握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系列经验,他认为妇人以血为本又与肝、脾、肾有密切关系,故治疗妇科病主张多从肝肾论治,如在治疗女子漰漏时采用补肾、凉血、止血的治疗原则,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治疗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病时,他常从脾肾论治,他精心自创了“双补汤”,除具补脾肾,益气养血功效外还有保健预防,延缓衰老的作用。该方临证疗效卓著,一致被临床使用。
勇于创新,学术造诣深厚
段亚亭在学术上有创见,敢立新,在学术思想上他强调整体观,辨证论治,辨证施治,采用两脏或多脏辨证法才能全面正确地作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和方向。 在临床中他重视调理脾胃和培补肾的气化功能,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在临床上无论脾胃自身之病或其它脏腑之病影响脾胃之证都是比较常见的,而久病又多归于肾。所以抓两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这些年来他致力于西学中用,用药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如对盆腔炎除以中医辨证论治外,他还根据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理改变的认识,常在处方中加据有杭茵消炎作用的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藤、黄柏、银花等药物,对因过敏所致的皮疹患者,在处方中常加抗过敏作用的乌梅、虎耳草,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除健脾止泻外还加入适量的黄连、白头翁、马齿苋以消炎抗茵,这样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段亚亭不但精通医道还笔耕不辍,取得了众多奖励与成果。 他曾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伤寒论》,撰写了“伤寒论中不得眠”,对失眠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他对《付青主女科》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整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了关于“月经不调”、“漰漏”、“带下症”和“生化汤”的临床、应用等文章,并在杂志上公开发表。撰写的“略谈多脏腑辨证的应用”,“五脏用药的规律”,“补肾法的临床应用”,“补肾法在非药物疗法的运用”,“补肾法对陈旧性骨折的应用”,“发展非药物疗法”等文章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薪火相传,桃李芬芳
行医六十多年来,段亚亭不仅用自己“治病救人”的行动传承弘扬中医药,同时满怀激情为后学授业,为中医药工作鼓与呼,时刻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对继承人的挑选十分严格,“跟师学医,学德,医德并重”,这就是他遴选弟子的标准,他非常注重继承人的品德修养,要求继承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其次才是要有精湛学术和求学上进的决心。医从严谨的态度,他严格挑选了两位继承人,在他的悉心指导和熏陶下,这两位学生迅速成长,如今均已成为重庆市的名中医。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段亚亭不顾年事已高,还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和医案,时常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孜孜不倦地传授自己平生所学,以及数十年积累的学术经验。对求教的晚学后辈他总是不怨其烦,真诚相授。这些年来他还先后指导过多个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取得丰硕成果。 跋涉杏林六十余载,段亚亭收获过无数荣誉,而背后始终映衬看八个大字“医德高尚,悬壶济世”。今天心中装着“人生大爱”的他,继续进行在“济世活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