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冲 (ST30)
气冲 (ST30,QiChong)冲脉足阳明之会。
目录
主治
少腹痛,疝气,外阴肿痛,阴茎中痛,腹股沟疼痛,阳痿。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睾丸炎,疝气;
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
别名
气街、羊矢。
释名
冲,要冲。穴近股动脉,气血旺盛,故名。一名气街,意义相似。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弓状缘;穴区内有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腹壁浅动脉、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腹壁下动脉经过,内下方有精索 (男)或子宫圆韧带 (女)通过。
功用
调经血,舒宗筋,理气止痛。
配穴举例
配大敦、太冲治疝痛偏坠,配肾俞、关元治阳痿 (《实用针灸学》);配章门治不得卧 (《针灸资生经》)。
配曲泉、太冲,有温经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操作
直刺0.8—1.2寸;不宜灸 (《针灸甲乙经》说:“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不得息。”)。
文献摘要
《素问》:刺气街,中脉,备不出为肿鼠仆。
《千金方》:主腹中满热,淋闭不得尿。
《铜人》:炷如大麦,禁不可针。
别名
气街,羊屎。
穴义
体内冲脉气血外出交于胃经。
名解
1)气冲。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冲,突也。气冲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气,其运行状况是冲突而行。本穴物质来源有二,一为归来穴下行的细小经水,二为体内冲脉外传体表之气。由于冲脉外传体表之气强劲有力,运行如冲突之状,故名气冲。2)气街。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街,通行的道路也。气街名意指冲脉外传之气循胃经传递长远距离。本穴物质有体内冲脉外传之气,因其气强劲有力,循胃经通道运行较远,如长街一般,故名气街。3)羊屎。羊屎,细小的颗粒,质坚硬。羊屎名意指本穴外传之气坚实饱满。理同气冲名解。4)冲脉足阳明之会。本穴有地部通道与体内冲脉相通,冲脉气血循本穴外出交于胃经,故为冲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由归来穴传来后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大部分循胃经上行,小部分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
将冲脉之气渗灌胃经。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注
1)本穴经书不载其为冲脉足阴明之会,但实为冲脉所出也。《素问痿论篇》曰:“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段文字即说明冲脉为诸经脉之源,且会于足阳明气街穴,足阳明受其气血而为之长。气街穴即气冲穴。从气冲穴的物质运动变化规律分析,不难得出,冲脉气血的特征是体内的高温高压之气作用变化而成。因此,冲脉气血从体内外出体表经脉则化为强劲的热性水湿之气,可渗灌于诸经脉之中。2)《甲乙》言气冲穴灸之不幸,使人不得息,亦因冲脉气血为体内高温高压的水液气化而成,其正常的运行即是由内向外传输,渗灌诸经。气冲穴为冲脉气血的一个出口,冲脉气血能出于此是在温差压差条件下实现的,灸则使穴处的温压升高,冲脉内部气血不得出,故热胀于内,使人不得息。3)人体腹股沟处何以会形成肌肉的凹陷之状,而气冲穴的穴周肌肉又是较为丰满,此原因即是气冲穴外冲的风气作用之故。一方面,气冲穴强盛的外冲之气将体内的五谷精微物质输向了体表,另一方面,气冲穴外冲的风气又将穴内地部的脾土微粒吹刮而起,脾土微粒在空中吸湿后又回降于气冲穴穴周地部,故而气冲穴位处凹陷之处而穴周部分则肌肉丰满。
位置
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曲骨)旁开2寸。当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2寸,股动脉搏动处。
《针灸甲乙经》:“在归来下,鼠鼷上”;《循经考穴编》:“合脐下六寸”;《针灸逢源》:“与脐下五寸曲骨平”;今从《针灸逢源》。
功效
舒宗筋,散厥气,调膀胱,和营血。
主治
古代记述:阴肿茎痛,睾丸痛,疝痛偏{95},奔豚,妇人经漏,不孕,胎产诸疾,胁中满,喘呼逆息,腹痛,暴腹胀满,癃淫泺,身热,腰痛控睾,少腹及股卒俯不得仰,脱肛,热淋闭不得尿,石水,难产,子上抢心,阴萎,脾胃虚弱,感湿成萎,汗大泄,妨食,带下产崩,肠鸣。
近人报道:男女生殖器疾患。
方例
疝气:气冲、曲泉、太冲。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其它
交会穴:《针灸聚英》:冲脉所起。《循经考穴编》:胃之支络、直络皆会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