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瘀滞证
来自中医百科
气血瘀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久病或跌打损伤,化学灼伤等,致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内所表现出来的局部有肿块或皮损,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的一类病证。
治法
行气活血。
病因
久病或跌打损伤,化学灼伤。
病机
病程日久,或外伤,致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经脉阻塞,气血瘀结,故见局部局部有肿块或皮损,或腰腹部胀痛;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为气血瘀滞之象。
辨证要点
局部有肿块或皮损,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
常用中药
当归、川芎、红花、木香、赤芍。
常见病证
1.气血瘀滞证 白疕 临床表现:皮损反复不愈,皮疹多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常用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 2.气血瘀滞证 白驳风 临床表现:多有外伤,病史缠绵。白斑局限或泛发,边界清楚,局部可有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常用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 3.气血瘀滞证 尿石症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常用方剂: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 [1-3]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气血瘀滞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