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异常(温病学)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汗出异常

汗液为水谷精微所化生,在正常情况下,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具有润泽肌肤,调和营卫,发散多余阳热而调节体温,排除有害物质等作用。在温病过程中,或感受外邪而致腠理开阉失司,或阳热亢盛而迫津外泄,或津液亏损而致污源不足等,均可出现汗出异常的表现。临床上通过对温病过程中汗出异常的辨察,有助于了解邪热的轻重浅深和津液正气的盛衰情况。温病汗出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汗:即皮肤无明显汗液。如见于温病初起,伴有发热、恶寒、头痛、苔薄白等症状,为邪在卫分,邪郁肌表,闭塞腠理所致。如见于温病极期,伴有身热夜甚、烦躁、舌绛、脉细数等症状,为邪在营血,劫烁营阴,津液不足,无作汗之源所致。

此外,在温病初起时,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病者也可表现为无汗,此时一方面可见气分或营分证表现,另一方面见无汗而伴有恶寒、头痛等卫分证表现。

2.时有汗出:指汗随热势起伏而时出,一般表现为热盛而汗出,汗出热减,继而复热。为湿热郁蒸之象,多见于湿温、暑湿等湿热性温病。

在外感热病过程中见时有汗出,还有其他一些情况。如体虚外感风寒所致的中风也可见时有汗出,但其发生于病之初起,并兼有恶风、周身酸楚、苔薄白、脉浮缓等症状,而湿热郁蒸则有湿热蕴郁中焦的气分见证,两者的表现和病机各不相同。

3.大汗:指全身大量汗出。在温病过程中有多种情况可发生大汗:如大汗而伴有壮热,大渴,脉洪大等症状,为阳明气分热炽,蒸腾内外,迫津外泄之象;如上述证候兼见背微恶寒,脉洪大而芤等症状,为热盛阳明而兼有气阴不足之象;如骤然大汗,淋漓不止,并见气短神疲,甚则喘喝欲脱,唇干齿燥,舌红无津,脉散大等症状,为津气外脱的亡阴征象;如突然冷汗淋漓不止,并见肤冷肢厥,面色苍白或青惨,神气衰竭,语声低微,舌淡无华,脉微欲绝等症状,为气脱亡阳征象。

4.战汗:指热势壮盛的病人先出现全身战栗,继之全身大汗淋漓,汗出后热势骤降。为邪气留连气分,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之征象。在战汗欲作时,常可见四肢厥冷、爪甲青紫、脉象沉伏等先兆。

温病过程中发生战汗往往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其后的病情发展可有几种情况:如战汗后,热退身凉,脉象平和,为正能胜邪,病情向愈之佳象;如战汗后,身热不退,烦躁不安,为病邪未衰,也有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发生战汗;如战污后,身热骤退,冷汗淋漓,肢体厥冷,躁扰不卧或神情萎顿,脉急疾而微弱,为正不胜邪,病邪内陷而阳气外脱之象。此外,还有全身虽然发生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中气亏虚,不能升发托邪所致,预后较差。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汗出异常(温病学)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汗出异常(温病学)》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