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知觉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又称距离知觉立体知觉。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习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主要为双眼的功能。当人注视一个平面物体时,它的每一点都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象互相吻合。AB为平面物体,如果两眼注视物体中间的Z点,Z便落到双眼视网膜中央凹z′、z″,AB部分也落到双眼视网膜的对应部位a′、a″和b′、b″。如将两眼视网膜重合起来,两个视象的位置是互相重合的,这时人就会知觉到一个平面的物体。当人看一个立体物体时,两眼视象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因为两眼之间有60~65毫米的目间距,所以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两个视网膜象不完全重合,它们都偏向鼻侧。A'B'Z为一个立体(三角锥),当眼睛注视Z点时,Z便落到两眼中央凹的z′、z″点上,AB分别落到a′、a″和b′、b″上。a′与a″,b′与b″为非对称点,视象向鼻侧偏移,即。这样,立体的客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呈象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两眼的不对应的视觉刺激转变为神经兴奋,传到大脑便形成深度知觉。双眼视差作为深度知觉线索的作用可通过实体镜加以证实。

图3说明同视界的概念。当用两个眼睛观察外界空间的一个物体F时,两个眼睛必然同时注视在这个物体上,物体在两眼中央凹上成象,如f′和f″。这时,通过F和两眼水晶体形成的圆周上的各点,也都在两眼视网膜上相对应的点上成象。这个圆周称作同视界。同视界上任何一点在左右眼上的象在大脑中融合成为单一的视象。不在同视界上的各点,无论较远或较近的点刺激两眼视网膜时,都在非对应点上成象,形成视差,从而看起来比所注视的物体显得远些或近些。如C远于F,左视网膜上c′和f′的距离大于右视网膜上的c″和f″的距离,c′和c″是非对应点,这个视差就会引起C远于F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物理线索

物体的遮挡(重叠),在前面的近,被遮挡者远;光亮和阴影的分布(明暗分析),近处物体显得亮,远处物体显得暗些;空气透视,近处物体轮廓清晰、细节分明,远处物体不清晰;线条透视,指对象在空间上的几何投影,大小相同的物体近的视角大,远的视角小。因此向远方伸展的两根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见彩图)。如看向远方伸延的铁轨等。所熟知物体的大小也可作为深度线索,近的物体大些,远的物体小些。这些线索在视觉性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们用单眼通过纸筒看一幅风景照片,由于突出了这些线索的作用,深度感就会更加突出。其他的一些物理线索,包括运动视差,即由观察者的位置移动而引起的客体相对运动的知觉,如坐火车可看到,近处物体向反方向移动,越近越快,而远处物体则随观察者向同一方向运动。这种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差异也构成距离线索。此外,各种表面的组织结构也为视觉提供距离信息,如地面的结构越远越密集,构成结构上的梯度,给人以深度印象。因此,结构密度的大小也是距离线索之一。通过以上所列举的许多距离线索,使观察者知觉到物体的空间关系。过去心理学家认为空间距离不能直接被感知到,而必须由单眼和双眼线索间接推断出来。J.J.吉布森提出的心理物理对应理论认为,观察者周围光线的变化和分布是空间知觉的直接信息。

非视觉性深度线索(动觉线索)

①眼睛的调节:当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睫状肌改变水晶体的凸度,以使视网膜象清晰。睫状肌的动觉信号传到中枢,成为距离的线索。这种线索只在10米以内起作用。②双眼辐合:双眼在注视物体时,视轴会聚在对象上,看近物时辐合程度大,看远物时则辐合程度小。调节眼球肌肉动作的信息是距离的线索。辐合与其他线索协同作用可以精确地提供距离的信息,如双眼辐合与视网膜象大小相结合,远者视轴分散,视象小;近者辐合程度大,视象也大。在不同距离上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客体可以有等大的视象,但因辐合程度不同也能区分出远近。辐合只在几十米内起作用。

中国心理学家荆其诚等在深度知觉问题上曾做过不少研究,包括知觉距离的主体和客观条件以及双眼辐合在大小-距离判断中的作用等。实验证明,当辐合保持不变而只改变刺激距离时,知觉大小的变化主要遵循视网膜象大小变化的规律。研究还表明,在45米之内双眼辐合可以作为距离的线索。目间距较大的被试距离判断更为准确。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深度知觉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深度知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