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谷 (KI2)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然谷 (KI2,RanGu) 荥穴

[[文件:文件:K2.jpg

Akupixkk2.jpg

主治

月经不调,带下,遗精,消渴,泄泻,咳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小儿脐风,口噤,下肢痿痹,足跗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精液缺乏,遗尿;

五官科系统疾病:咽喉炎,扁桃体炎;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不孕症;

其它:心肌炎,阴痒,糖尿病,精神病。

别名

龙渊。

释名

舟骨粗隆部称“然骨”,穴在其下方凹陷处,故名“谷”。或释“然”为“燃”,穴属足少阴肾经荥(火)穴,故名。别名“龙渊”(见《针灸甲乙经》)谓有水中龙火之象,义同。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足内侧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母展肌;穴区内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深层有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分布。

功用

益气固肾,清热利湿。

配穴举例

配伏兔、足三里治足跗痛、下肢痿痹;配血海、三阴交治阴痒、白浊(《腧穴学》)。

配伏兔、足三里,有通络舒筋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血海、三阴交,有祛湿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阴痒,白浊。

操作

直刺0.5-1.0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痉互引身热,然谷主之。

《百症赋》:脐风须然谷而易醒。

《通玄指要赋》:然谷泻肾。

别名

龙渊,龙泉。

穴义

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水气。

名解

1)然谷。然,燃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然谷名意指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肾经涌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性温热,至本穴后水液大量气化水湿,经水如同被燃烧蒸发一般,故名然谷。2)龙渊。龙,变幻莫测、能大能小、见首不见尾之物也,此指本穴地部经水的各种变化。渊,深渊也,范围大也。龙渊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由液化气,范围巨大。理同然谷名意。龙泉名意与龙渊同。3)肾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肾水气化的天部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在地部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肾经荥穴。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降,所散之热直冲天之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散热冷降,小部分吸热蒸升。

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位置

足内侧缘,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当公孙后1寸。

《灵枢•本输》:“然骨之下者也”;《针灸甲乙经》:“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千金要方》:“在内踝前直下一寸”;《循经考穴编》:“去照海一寸,赤白肉际,与外侧京骨相对”;《针灸集成》:“在公孙后一寸。

功效

泻热、消胀、宁神。

主治

古代记述: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热病、烦心、心如悬、善恐、喉痹、嗌内肿、喘、少气、咳唾有血、癃疝、少腹胀、不嗜食、洞泄、消渴、黄疸、痿厥、癫疾、小便淋沥、遗精、阴挺、不孕、经水漏、小儿脐风、口不开、善惊、胫酸不能久立、转筋、足不能安地、足趾痛。

近人报道:扁桃体炎、咽喉炎、膀胱炎、糖尿病、破伤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例

淋沥:曲骨、然谷。

肾虚消渴:肺俞、肾俞、中膂俞、腰俞、然谷。

足趾疼痛:然谷、太冲透涌泉。

转筋:承山、然谷。

刺灸法

直刺0.5~1寸,热证可刺出血。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

荥(火)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KI2)&m=0 然谷 (KI2)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KI2)&m=0 《然谷 (KI2)》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