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恐惧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牙科恐惧(dental fear)是指对于牙科和接受牙科治疗的恐惧。这种恐惧的病态现象(特定恐惧症)在英文里有许 多不同的称呼:dental phobia、odontophobia、dentophobia(以上皆指牙科恐惧症)、dentist phobia(牙医师恐惧症)或dental anxiety(牙科焦虑)。然而,有人指出“牙科恐惧症”一词往往是错误的称呼,因为很多有这种情形的人并不觉得他们的恐惧是过度或不合理的,他们类似有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人,症状是以前看牙医的创伤经验造成的。

治疗

行为治疗法包括教导放松技巧,例如腹式呼吸和肌肉渐进放松法,还有认知(或者说以想法为基础的)技巧,例如认知重建和引导想像。研究显示,这两类技巧都能显着地减少牙科恐惧。行为治疗技巧的一例是系统减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中用来克服恐惧症以及其他焦虑症。这种方法有时也称为逐步暴露疗法或逐步暴露。例如,对于害怕牙科注射的病患,治疗师首先会教导放松技巧,然后逐步为患者引入他害怕的东西(在这个例子里是针头和/或注射器),并鼓励患者用先前教导的放松技巧控制他的恐惧。在进步过程中,患者先是在接受牙科注射时使用放松技巧,直到接受注射时只感到些微恐惧或完全不害怕为止。研究显示,这种方法能有效治疗对于牙科注射的恐惧。至于认知重建法,如果使用在无威胁性的情况下,对于帮助逃避看牙医好几年的人跨出第一步可能是个有用的选择,而且这个方法比起马上让患者接触他害怕的刺激来得不具威胁性。

接受行为治疗的患者的意见也值得考虑。从心理学家的观点来看,逐步暴露法、放松技巧或挑战悲惨的想法之类的技巧是很重要的。然而,来自英国雪菲尔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盖瑞·肯特(Gerry Kent)提到,患者对于治疗的想法可能和治疗师的想法相当不同。他主张,不应该认为高度的焦虑或恐惧症只存在于个案本身或个案对牙科治疗的观感中,而更应考虑个案和牙医之间的关系。例如,顺利完成认知行为疗程的患者被问到是什么帮助他们熬过牙科治疗时,他们提到了诸如资讯的提供、花费的时间、受牙医师控制、牙医师了解并倾听他们的担心等因素。这种发现显示,建立一套人与人之间的焦虑与焦虑减轻模式可能有助于了解并治疗牙科恐惧。

牙医师使用的行为治疗法包括正增强(例如称赞病患)、使用非威胁性语言和“解说-展示-操作”法。解说-展示-操作法本来是儿童牙科使用的方法,但也可以用在紧张的成人病患身上。这种方法是先用容易了解的语言解说治疗过程,然后以非威胁性的方式展示治疗过程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再实际操作。

实体环境的某些方面也在减轻牙科恐惧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消除传统认为与牙科有关的气味、让治疗团队穿着非医疗用的服装、或者播放背景音乐,这些方法减少并取代了可能引发恐惧感的刺激(参见古典制约),因而能够帮助病患。有些焦虑的患者对于更明显的分散注意力方式有良好的反应,例如在治疗过程中听音乐、看电影、甚至使用头戴式虚拟实境设备等。

简介

据估计,75%的美国成人有某种程度的牙科恐惧,情况从轻微到严重。大约有百分之五到十的美国成人被认为得 了牙科恐惧症;也就是说,由于害怕接受牙科治疗,他们不计一切代价逃避看牙医。很多害怕看牙医的人会等到得了牙科急症才去看病,像是牙痛或长脓疮的时候。非常害怕看牙医的人往往会经历“逃避的循环”,他们由于恐惧而逃避看牙医,直到得了需要侵入性治疗的牙科急症才去看病,如此又会加强他们对牙科的恐惧。

通常女性自诉的牙科恐惧程度比男性高,年轻人自诉的恐惧程度则比年长的人高。人们通常表示自己比较害怕较具侵入性的治疗,例如口腔手术,而比较不害怕较不具侵入性的治疗,例如专业口腔清洁,也就是洗牙。

成因

很多人表示他们的牙科恐惧是从一次具创伤性、难熬而/或痛苦的看牙经验开始的。然而,单单痛苦或创伤性的看牙经验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得牙科恐惧症。牙医师在患者眼中的态度是重要的变因。研究发现,被认为“没人情味”、“心不在焉”、“不关心患者”或“冷淡”的牙医师,即使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带来痛苦的经验,也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牙科恐惧;反之,对某些学生而言,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牙医师既关心患者又温暖,就算治疗过程中有痛苦的经验,也不会产生牙科恐惧。

听到别人和牙科有关的创伤经验或负面看法,也会产生牙科恐惧。

治疗牙科恐惧时,通常会并用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技术。专门治疗牙科恐惧的诊所,例如设立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和瑞典哥德堡大学的诊所,会请心理学家和牙医师帮助人们学习控制并降低对于牙科治疗的恐惧。设立这些诊所的目的在于提供人们控制恐惧的技巧,使他们接受正规的牙科治疗时能把恐惧或焦虑降到最低。虽然有专门诊所帮助人们控制并克服对牙科的恐惧,但除了这些诊所以外,很多提供牙科治疗的机构也会用类似的行为与认知治疗方式来帮助患者减轻恐惧。

危害

牙科恐惧的危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从病人方面讲,病人对于看牙恐惧,配合度差,势必影响医生的情绪与状态,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牙科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被中途打断,则进一步危害病人的口腔健康。病人因为恐惧,常常出现避医行为,不愿就诊或定期检查,牙病一拖再拖,到被迫治疗的时候,往往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了。

从医生角度讲,病人在治疗时的负面行为和较差的配合程度直接干扰医生治疗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常导致医患丧失彼此信任,关系恶化。

从社会角度讲,恐惧病人的不良经历,往往被扩大或转述,导致更多的牙科恐惧,使口腔保健的实施、口腔医生的形象受到损害。

病因

(1)大多数的牙科恐惧患者的恐惧主要来源于既往(儿时)不愉快的牙科经历,比如一 次 痛苦的拔牙手术,一次充满疼痛的牙神经治疗,一次治疗中出现的意外呛水,或者咽部敏感引发的恶心等等。

(2)道听途说型的患者也不在少数,比如来自于父母亲属,或者朋友同事的对于牙科不愉 快经历的转述,特别是这些转述有着很为夸大的成分。媒体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如:影视剧、卡通、漫画、笑话等对于牙医、牙科诊疗等的负面或讽刺性的宣传,使人们常常下意识的将牙医与疼痛、折磨、恐怖相联系。

(3)少数患者是对于牙科诊疗本身的恐惧,比如咽部敏感、口腔不能存水、讨厌异味、不 适应牙科的诊疗环境等等,这类恐惧有点类似于恐高症和恐飞症。属于此类的病人并不多,但是由于其恐惧的特殊性,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

国内的牙科恐惧从病因角度来说,与国外基本相同,但也有些差异:

(1) 国内牙科恐惧患者常常有不愉快的牙科经历,而且往往与“杀神经”治疗和“拔智齿”手术有关,疼痛和敲击震动是主要原因。

(2)国内由于诊疗条件有限、病人较多而且医生观念问题,常常忽视了对病人心理的保护和关爱,一些医生只重治疗,忽视与病人的交流,忽视无痛原则,把疼痛归究为病人胆小、忍耐力差,导致治疗粗暴进行,病人遗留心理创伤,成为医源性牙科恐惧症患者。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牙科恐惧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牙科恐惧》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