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消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有微柔毛,地下有肥厚块根;广卵形叶子对生,基部为深心脏形,有时两耳相遇;花序腋生呈聚伞状,夏季开黄白色花;长角状蓇葖果,上部渐尖,内有多数种子。分布在印度、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湖南、广西、安徽、江西、江苏、西藏、河南、四川、贵州、山东、陕西、湖北、云南、甘肃、河北、浙江、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3,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从低海拔的沿海地区的山坡林缘、路旁灌木丛中、河流或水沟边潮湿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名称

牛皮消(救荒本草)飞来鹤(植物名实图考);耳叶牛皮消(中国药用植物志); 隔山消(四川、贵州);牛皮冻(湖南);何首乌(南京);瓢瓢藤、老牛瓢、七股莲(江苏)==牛皮消==

所属卷:Cynanchum Linn. 所属科:Asclepiadaceae 中文名:牛皮消 其它中文名:飞来鹤(植物名实图考)、隔山消、和平参、白何首乌、耳叶牛皮消 文献来源: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1834);Schneid.(1916);Court.(1920),(1933);Tsiang(1939),(1944); 图鉴 (1974)*;Tsiang et P.T.Li (1977)*。 Diploglossum auriculatum Meissn.(1840);Endotropis auriculata Decne.(1844);Vincetoxicum auriculatum O.Kuntze(1891);Cynanchum boudieri Lévl.et Van.(1904).==形态特征==

蔓性半灌木;宿根肥厚,呈块状;茎圆形,被微柔毛。叶对生,膜质,被微毛,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12厘米,宽4-10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心形。聚伞花序伞房状,着花30朵;花萼裂片卵状长圆形;花冠白色,辐状,裂片反折,内面具疏柔毛;副花冠浅杯状,裂片椭圆形,肉质,钝头,在每裂片内面的中部有1个三角形的舌状鳞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圆锥状,顶端2裂。蓇葖双生,披针形,长8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卵状椭圆形;种毛白色绢质。花期6-9月,果期7-11月。==分布及生境==

产屏边、潞西、景东、征江、德钦等地;生于海拔1000—3500米山坡林缘及路旁灌木丛中。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甘肃、西藏、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印度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块根可药用,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之效,可治神经衰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水肿、食积腹痛、小儿疳积、痢疾;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 根含痉挛性的萝蘑毒素(cynanchotoxin).==产地分布==

产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甘肃、西藏、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生长于从低海拔的沿海地区直到3500米高的山坡林缘及路旁灌木丛中或河流、水沟边潮湿地。印度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主要价值==

药用块根,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可治神经衰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水肿等。 块根可药用,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之效,可治神经衰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水肿、食积腹痛、小儿疳积、痢疾;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 药用:性味:根及根状茎:苦、咸、寒。效用;根: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治温邪发热,阴虚发热,骨蒸潮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药用块根,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可治神经衰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水肿等。 【彝药】全草治头昏眼花,须发早白,失眠健忘,筋骨无力,胸胁闷痛,胃脘痞满,食少纳差,腰膝酸软《哀牢》。 【瑶药】隔山消:根治胃出血,胃胀痛,消化不良《桂药编》。千斤藤,打不死,松筋藤:藤治风湿痛,跌打损伤。 【苗药】蒙哥鲁:功用同瑶族《桂药编》。妥浆撒:根用于阴虚潮热,热病后期低热不退,支气管炎,风湿性腰腿痛,尿路感染《滇省志》。山消,打得连学:全草治神经衰弱,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妇人白带,蛇伤,疥疮《湘蓝考》。==有毒素==

根含痉挛性的萝蘑毒素(cynanchotoxin).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有毒,中毒症状有流涎、呕吐、痉挛、呼吸困难、心跳缓慢等。根可毒杀老鼠和麻雀。==相关图片==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牛皮消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牛皮消》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