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荆《本草纲目》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别录》上品)。

主治

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别录》)。 得柏实、青葙、术,疗风(之才)。炒焦为末,饮服,治心痛及妇人白带(震亨)。 用半升炒熟,入酒一盏,煎一沸,热服,治小肠疝气甚效。浸酒饮,治耳聋(时珍)。

校正

并入(《别录》)有名未用荆茎。

释名

黄荆(《图经》)、小荆(《本经》)、 弘景曰∶既是牡荆,不应有子。小荆应是牡荆。牡荆子大于蔓荆子,而反呼小荆,恐以 树形为言。不知蔓荆树亦高硕也。 恭曰∶牡荆作树,不为蔓生,故称为牡,非无实之谓也。蔓荆子大,牡荆子小,故呼 荆。时珍曰∶古者刑杖以荆,故字从刑。其生成丛而疏爽,故又谓之楚(从林,从匹,匹 即疏字也),济楚之义取此。荆楚之地,因多产此而名也。

集解

《别录》曰∶牡荆实生河间、南阳、冤句山谷,或平寿、都乡高岸上及田野中。 八月、九月采实,阴干。弘景曰∶论蔓荆即应是今作杖棰之荆。其子殊细,正如小麻子,色 青黄。牡荆乃出北方,如乌豆大,正圆黑。仙术多用牡荆,今人都无识者。李当之《药录》 言∶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理白中虚,断植即生。按∶今溲疏主疗与牡荆都不同,形类 乖异。而仙方用牡荆,云能通神见鬼,非惟其实,枝叶并好。又云∶荆树必枝叶相对者是牡 荆,不对者即非牡荆也。并莫详虚实,更须博访。恭曰∶牡荆即作棰杖者,所在皆有之。实 细黄色,茎劲作树生。《汉书•郊祀志》以牡荆茎为幡竿,则明知非蔓荆也。有青、赤二种, 以青者为佳。今人相承多以牡荆为蔓荆,此极误也。颂曰∶牡荆,今眉州、蜀州及近汴京亦 有之,俗名黄荆是也。枝茎坚劲,作科不作蔓。叶如蓖麻,更疏瘦。花红作穗。实细而黄, 如麻子大。或云即小荆也。按∶陶隐居《登真隐诀》云∶荆木之叶、花,通神见鬼精。注云∶ 荆有三种。荆木即今作棰杖者,叶香,亦有花、子,子不入药。方术则用牡荆,其子入药, 北人无识其木者。天监三年,天子将合神仙饭。奉敕论牡荆曰∶荆,花白多子,子粗大。历 历疏生,不过三、两茎,多不能圆,或扁或异,或多似竹节。叶与余荆不殊。蜂多采牡荆, 牡荆汁冷而甜。余荆被烧,则烟火气苦。牡荆体慢汁实,烟火不入其中,主治心风第一。于 时远近寻觅,遂不值也。保升曰∶陶氏不惟不别蔓荆,亦不识牡荆。蔓荆蔓生,牡荆树生, 理自明矣。时珍曰∶牡荆处处山野多有,樵采为薪。年久不樵者,其树大如碗也。其木心方, 其枝对生,一枝五叶或七叶。叶如榆叶,长而尖,有锯齿。五月杪间开花成穗,红紫色。其 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苏颂云叶似蓖麻者,误矣。有青、赤二种∶青者为荆, 赤者为 。嫩条皆可为 囤。古者贫妇以荆为钗,即此二木也。按∶裴渊《广州记》云∶荆 有三种∶金荆可作枕,紫荆可作床,白荆可作履。与他处牡荆、蔓荆全异。宁浦有牡荆,指 病自愈。节不相当者,月晕时刻之,与病患身齐等,置床下,病虽危亦无害也。杜宝《拾遗 录》云∶南方林邑诸地,在海中。山中多金荆,大者十围,盘屈瘤蹙,纹如美锦,色如真金。 工人用之,贵如沉、檀。此皆荆之别类也。《春秋运斗枢》云∶玉衡星散

气味

苦,温,无毒。时珍曰∶辛,温。 之才曰∶防风为之使,恶石膏。

附方

新一。 湿痰白浊∶牡荆子炒为末。每酒服二钱。(《集简方》)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湿 薄脚,主香港脚肿满(《别录》)。

发明

崔元亮《海上集验方》∶治腰脚风湿痛,蒸法∶用荆叶不限多少,蒸令熟热, 置大瓮中,其下着火温之。以病患置叶中,须臾当汗出。蒸时旋旋吃饭,稍倦即止。便以被 盖避风,仍进葱豉酒及豆酒并得,以瘥为度。时珍曰∶蒸法虽妙,只宜施之野人。李仲南《永 类方》云∶治香港脚诸病,用荆茎于坛中烧烟,熏涌泉穴及痛处,使汗出则愈。此法贵贱皆可 用者。又谈野翁《试验方》∶治毒蛇、望板归螫伤,满身洪肿发泡。用黄荆嫩头捣汁涂泡上, 渣咬处,即消。此法乃出于葛洪《肘后方》(治诸蛇,以荆叶捣烂袋盛,薄于肿上)者也。 《物类相感志》云∶荆叶逼蚊。

附方

九窍出血∶荆叶,捣汁,酒和,服二合。(《千金方》)。 小便尿血∶荆叶汁,酒服二合。(《千金方》)。

气味

甘、苦,平,无毒。时珍曰∶苦、微辛。

主治

水煮服,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别录》)。

发明

时珍曰∶牡荆苦能降,辛温能散;降则化痰,散则祛风,故风痰之病宜之。其 解肌发汗之功,世无知者。按∶王氏《奇方》云∶一人病风数年。予以七叶黄荆根皮、五加 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日服,遂愈。盖得此意也。 荆茎 《别录》有名未用云∶八月、十月采,阴干。 藏器曰∶即今荆杖也。煮汁堪染。

主治

灼烂(《别录》)。洗灼疮及热焱疮,有效 风牙痛(时珍)。

附方

新一。 青盲内障∶春初取黄荆嫩头(九蒸九曝)半斤,用乌鸡一只,以米饲五日,安净板上, 饲以大麻子,二、三日,收粪曝干,入瓶内熬黄,和荆头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 丸至二十丸,陈米饮下,日二。(《圣济总录》)

荆沥====

修治

时珍曰∶取法∶用新采荆茎,截尺五长,架于两砖上,中间烧火炙之,两头以 器承取,热服,或入药中。又法∶截三、四寸长,束入瓶中,仍以一瓶合住固,外以糠火煨 烧,其汁沥入下瓶中,亦妙。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饮之,去心闷烦热,头风旋晕目眩,心头 欲吐,猝失音,小儿心热惊痫, 止消渴,除痰唾,令人不睡(藏器)。除风热,开经络,导痰涎,行血气,解热

发明

时珍曰∶荆沥气平味甘,化痰去风为妙药。故孙思邈《千金翼》云∶凡患风人 多热,常宜以竹沥、荆沥、姜汁各五合,和匀热服,以瘥为度。陶弘景亦云∶牡荆汁治心风 为第一。《延年秘录》云∶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震亨曰∶二汁同功,并以姜汁助送, 则不凝滞。但气虚不能食者,用竹沥;气实能食者

附方

旧六,新一。 中风口噤∶荆沥,每服一升。(《范汪方》)。 头风头痛∶荆沥,日日服之。(《集验方》)。 喉痹疮肿∶荆沥,细细咽之。或以荆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 目中猝痛∶烧荆木,取黄汁点之。 心虚惊悸羸瘦者∶荆沥二升。火煎至一升六合,分作 赤白下痢五、六年者∶荆沥,每日服五合。(《外台秘要》)。 湿 疮癣∶荆木,烧取汁,日涂之。(《深师方》)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牡荆《本草纲目》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牡荆《本草纲目》》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