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0
个编辑
更改
小儿休克
,无编辑摘要
==小儿休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做好各个年龄段小儿的预防保健工作,提倡母乳喂养,做好[[预防接种]],增强小儿体质,整治环境、空气污染、全民讲卫生、防[[疾病]]等。预防各种[[感染]]和[[创伤]]等。
===小儿休克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病情变化急骤,应及时施以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复苏]]抢救、纠正[[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支持、可能的病因治疗等,以达到纠正异常血流动力学状态、清除[[感染源]]的目的。
(1)扩充[[血容量]]:是感染性休克治疗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以尽可能保证组织和器官的有效灌注,改善[[微循环]],阻止[[休克]]的进展。首批快速扩容以15~20ml/kg计,在1h内快速输入,常选用2∶1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也可[[输血]]浆或5%[[白蛋白]]15ml/kg。继之予继续[[输液]],在快速扩容后6~8h内,以2∶1等张含钠液,按30~50ml/kg继续[[静脉滴注]],并在休克纠正后的24h内,按50~80ml/kg维持,10%[[葡萄糖]]与等张含钠溶液之比为3∶1~4∶1。有条件应以CVP指导扩容,注意避免危急状态下[[高血糖]]症的加剧。
(2)[[血管]]活性药物:
①[[多巴胺]](dopamine):具α、β和[[多巴胺受体]]兴奋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加,改善脏器灌注,常用剂量2~2μg/(kg.min)。
②[[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与扩容相结合可改善组织氧利用,通常不升高[[血压]]。常用剂量2~20μg/(kg.min)。
③[[肾上腺素]](epinephrine):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升高血压作用,兼具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作用,减轻[[炎症反应]],主要用于严重[[低血压]]时。但因会增加代谢率,提高[[乳酸]]水平,在感染性休克时不作首选。常用剂量0.1μg/(kg.min)。
④[[莨菪]]类药物: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常用[[山莨菪碱]](654-2),一般每次~0.5mg/kg;重者可增至0.5~2mg/kg,[[静脉注射]],每10~15分钟1次,至面色红润、肢暖、血压回升、[[尿量]]恢复后减少剂量及延长用药间隔。[[阿托品]]每次~0.06mg/kg,用法同上。注意血容量的补充。
⑤[[纳洛酮]](naloxone):为[[内啡肽]][[拮抗剂]],能逆转低血压,改善意识状态,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剂量为0.1mg/kg静脉注射,15~30min后可重复,也可于首剂后以0.1mg/(kg.h)连续静脉滴注。
(3)纠正[[酸中毒]]:休克时因组织[[缺血]]缺氧,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但治疗关键是改善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有成人研究资料显示,危重病人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并不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或增加[[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碳酸氢钠的使用须结合临床情况慎重考虑。对病情重、已有器官受累或年龄较小的[[婴儿]],宜选用1.4%碳酸氢钠[[等渗溶液]]。不主张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新生儿复苏]]抢救仅在pH低于7.1和肺灌注和功能足以排出CO2时使用碳酸氢钠。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及是否常规应用仍有争议。近期在[[儿科]]的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半数以上感染性休克患儿存在[[肾上腺]]功能不全。据此,可考虑对感染性休克患儿测定[[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若[[激素]]水平低下,则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25~50mg)以0.18mg/(kg.h)的速度持续滴注。对[[临床表现]]较为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可使用氢化可的松,一般主张早期、足量、短程的原则。
(5)控制[[感染]]:尽早使用[[抗生素]]是[[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措施。[[病原菌]]未明确前,宜选用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以兼顾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细菌]],一旦病原菌明确,则选用敏感抗生素。当[[肾功能不全]]时,要慎用有[[肾毒性]]的抗生素,如必须使用,应减少剂量,调整[[给药间隔]]时间。鉴于抗生素杀灭细菌,菌体破坏刺激炎症介质释放,可能加重病情,有学者主张使用激素或非激素类抗炎药物,以减轻这类炎症反应。
(6)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严重感染性休克合并MOF时,心、肺功能较差。当常规[[疗法]]效果不佳时,可使用ECMO,能改善组织氧供,降低[[病死率]]。
(7)[[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通过[[体外循环]]装置中的细菌筛和碳吸附作用,清除细菌、[[毒素]]和大量炎症介质,改善循环并减轻器官损害。
(8)[[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近年来,已先后有抗[[内毒素]][[抗体]]、抗[[白介素]]抗体、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等问世,但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9)重要脏器功能维护:
①肺:积极供氧,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予持续正压给氧、[[呼气末正压]][[呼吸]]、[[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危重者,可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
②[[心脏]]:由于心肌损害及[[心肌抑制因子]]等作用,影响心肌收缩力,易引起[[心力衰竭]],常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
③脑:发生[[脑水肿]]时,[[颅内压增高]],可选用20%[[甘露醇]],剂量为0.5~1g/kg,也可与[[甘油果糖]]交替使用。
(10)[[营养支持]]:是危重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常用[[静脉]]营养。除用葡萄糖溶液供应热卡外,尚有:①[[氨基酸注射液]],[[新生儿]]2~2.5g/kg,婴儿2.5~3.0g/kg,年长儿1.5~2.5g/kg;②[[脂肪乳剂]],第1天5~10ml/kg,以后每天增加5ml/kg,最大量新生儿40ml/(kg.d),年长儿20ml/(kg.d)。
2.[[过敏性休克]] 立即去除可能引起[[过敏]]的原因;静脉滴注肾上腺素0.01~0.03mg/kg,必要时1~2h后重复;静脉滴注或推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1~0.25mg/kg或氢化可的松8~10mg/kg加于10%葡萄糖20~40ml中;保持[[呼吸道]]通畅;余同感染性休克。
3.[[低血容量]]性休克 若系大量[[失血]]所致,如肺[[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等,应及时[[止血]],予[[神经垂体]]素、[[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氨基己酸]]等,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积极补充血容量,中度以上失血者([[血红蛋白]]降至70~100g/L),应予输血。
4.[[心源性休克]]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余基本原则同感染性休克,需注意:
(1)莨菪类药物不宜首选,以免增加心肌氧耗。
(2)常合并心力衰竭,应予[[洋地黄]]制剂。
(3)依血流动力学特点,可使用[[硝酸甘油]]、[[酚妥拉明]]和[[硝普钠]]等扩血管药物。
(4)输液量及速度应予控制,一般每天<50ml/kg。
5.[[神经]]源性休克 积极去除病因、止痛;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01~0.03mg/kg,必要时10~15min后重复使用;余参见感染性休克。
(二)预后
休克是儿科领域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死率高。能争分夺秒正确抢救,阻断休克[[病理]]过程的恶性循环,常可获得救治的成功。
==小儿休克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小儿休克的并发症==
随病情演变,可进一步出现MOF的征象,相继波及肺、[[胃肠道]]、脑、肾、[[心脏]]及[[肝脏]],表现为[[呼吸窘迫]]、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腹胀]]、[[肠鸣音]]减弱、[[消化道出血]],精神淡漠、[[昏迷]],[[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升高、[[血清]][[肌酐]]升高,[[心功能]][[衰竭]],[[心肌]][[同工酶]]升高,[[肝脏肿大]],[[黄疸]],[[血清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晚期可有DIC表现。
==参看==
*[[儿科疾病]]
[[分类:儿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