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耐药试验

添加197字节, 2017年3月15日 (三) 02:54
无编辑摘要
[[耐药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或药物敏感试验)。旨在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或耐受)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一种抗生素如果以很小的[[剂量]]便可[[抑制]]、杀灭[[致病菌]],则称该种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敏感”。反之,则称为“不敏感”或“[[耐药]]”。为了解致病菌对哪种[[抗菌素]]敏感,以合理用药,减少盲目性,往往应进行药敏试验。其大致[[方法]]是:从病人的[[感染]]部位采取含致病菌的[[标本]],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于一定条件下培养;同时将分别沾有一定量各种抗生素的纸片贴在培养基表面(或用不锈钢圈,内放定量抗生素[[溶液]]),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结果。由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在药物纸片周围便出现不同[[大小]]的抑制病菌[[生长]]而形成的“空圈”,称为[[抑菌]]圈。抑菌圈大小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成正比关系。于是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近年已有自动化的药敏试验仪器问世,使试验更加迅速、准确。目前滥用抗生素,致使抗药菌增加,甚至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杀伤体内正常[[微生物]],失去微生物的相互制约[[作用]],从而使一些少见的或一般情况下的非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所谓“二次感染”的情况屡有[[发生]],给治疗造成人为的困难。因此,提倡使用药敏试验,坚持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 药敏试验分类==
=== 纸片扩散法=== 
该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 稀释法=== 稀释法药敏试验可用于定量测试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体外活性,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实验时,抗菌药物的浓度通[[常经]]过倍比(lg2)稀释,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一个特定抗菌药物的测试浓度范围应该包含能够[[检测]]细菌的解释性[[折点]](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浓度,同时也应该包含质控参考菌株的MIC. ==== 琼脂稀释法==== 首先制备含抗菌药物的琼脂稀释平板。再接种待测菌株,[[然后]]是结果判读。 ==== 肉汤稀释法 ==== === 抗生素浓度梯度法 === === 自动化仪器法=== 
== 实验步骤==
=== 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 药敏试纸==== 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 细菌==== 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 仪器==== 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 实验准备===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按商品药的使用治疗量的比例配制药液;如商品药百病消按其说明量治疗量0.01%饮水,可按这个比例配制药液,可取10毫克加入10毫升的水中混匀。此稀释液即为用于做药敏试验的药液。 === 实验操作方法 === ==== 药敏片法====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 牛津杯法====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内径6nm、外径8nm、高10nm的圆形小管,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轻轻加压,使其与培养基接触无空隙,并在小管处标记各种药物名称。每个平板可放4-6支小管。待分钟后,分别向各小管中[[滴加]]一定数量的各种药液,勿使其外溢。置37℃培养8-18小时,观察结果。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 打孔法==== 
该法较简单,成本低,易操作,[[比较]]适用于商品药物的检测。
加样:按不同药液加样,[[样品]]加至满而不溢为止。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 结果观察=== 
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抗菌药物在琼脂内向四周扩散,其浓度呈梯度递减,因此在纸片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过夜培养后形成一个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其直径大小与药物浓度、划线细菌浓度有直接关系。
=== 判定标准=== 
药敏实验的结果,应按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标准。
药物敏感实验判定标准参考表
1,多[[黏菌素]]抑菌圈;在9毫米以上为高敏,6—9毫米为低敏,无抑菌圈为不敏。 === 影响药敏结果的因素 === ==== 培养基==== 应根据试验菌的营养[[需要]]进行配制。倾注平板时,厚度合适(约5-6mm),不可太薄,一般90mm直径的培养皿,倾注培养基18-20ml为宜。培养基内应尽量避免有抗菌药物的拮抗物质,如钙、镁[[离子]]能减低[[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胸腺嘧啶]][[核苷]]和对氨[[苯甲酸]](PABA)能拮抗[[磺胺药]]和[[TMP]]的活性。 ==== 细菌接种量==== 细菌接种量应恒定,如太多,抑菌圈变小,能产酶的菌株更可破坏药物的抗菌活性。 ==== 药物浓度==== 药物的浓度和总量直接影响抑菌试验的结果,需精确配制。商品药应严格按照其推荐治疗量配制。 ==== 培养时间==== 
一般培养温度和时间为37℃ 8-18小时,有些抗菌药扩散慢如[[多粘菌素]],可将已放好抗菌药的平板培养基,先置4℃冰箱内2~4小时,使抗菌药预扩散,然后再放37℃温箱中培养,可以推迟细菌的生长,而得到较大的抑菌圈。
== 药敏试验的应用==
药物敏感实验后,应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选用两种药物协助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在选择高敏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吸收]]途径,因为我们药敏实验是药液直接和细菌接触,而在给禽用药的时候,必须通过机体的吸收才能使药物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在给禽用药时,高敏药物一定要配合适宜的给药方法,这样才会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 百科帮你涨知识 == [http://www.{{zk120.com/ji/ 查找更多中医古籍] [http://www.zk120.com/an/search?qe=%E8%80%90%E8%8D%AF%E8%AF%95%E9%AA%8C 名老中医谈耐药试验] [http://www.zk120.com/fang/ 查找更多方剂]}}
2,410
个编辑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