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4
个编辑
更改
左肝外叶切除术
,无编辑摘要
== 手术名称==
左肝外叶切除术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于1958年由黄志强教授首先创用。40余年的实践证明,肝部分切除术用于肝胆管结石症,兼收解除肝管梗阻(结石,尤其合并存在的肝胆管狭窄)和去除化脓性[[感染]]病灶的双重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我国肝胆管结石的远期治疗效果。这一[[经验]]已得到一致的肯定。
应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理论基础,在于对肝胆管结石和(或)狭窄的深入,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所得的认识。由于结石和(或)狭窄等阻塞因素的存在,使肝内胆管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不仅加重结石和狭窄的阻塞,并加重肝实质的损害,导致[[肝纤维化]],[[萎缩]];感染急性发作时又易发生[[菌血症]]、[[感染性休克]]、胆源性[[肝脓肿]]、胆管[[溃疡]]致[[胆道出血]],病变晚期则可发生[[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肝部分切除术去除阻塞和感染已造成严重损害的那一部分肝[[组织]],它所带来的好处远优于[[肝内胆管结石清除术]],是外科治疗肝胆管结石联合手术措施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军医大学一院肝胆外科1963~1976年间手术并长期(平均8年)随访的66例采用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优良疗效者58例为96.6%。该院另一组1975年7月~1989年7月320例中,270例获1~13年随访,远期疗效优良者为84.6%。手术病死率为1.8%,说明在肝胆管结石、狭窄外科治疗中,肝部分切除术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肝左叶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管结石发生率最高的部位,肝左外叶切除也是最常用的肝部分切除手术。第三军医大学一院统计320例肝部分切除术中,左肝外叶切除术268例,占83.7%,足见这一手术的常用性和重要性。一般位于肝左外叶胆管内的结石,通过肝门胆管的探查,甚难得以取净。此时,不论肝左外叶[[纤维]]化程度的[[轻重]],采用左肝外叶切除术,去除了肝左外叶的结石和感染病灶,同时,又可通过肝切除断面的肝管,探查肝左内叶肝管及其分支,清除其中的结石而与肝门部胆管“会师”,增加了处理肝左叶内胆管结石的彻底性。
在肝外科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左肝外叶切除术,已较少[[解剖]]、[[分离]]结扎肝门[[血管]],在断肝时可在[[需要]]时短时[[阻断]]肝门,多数情况以[[手法]][[控制]]左叶间裂即不致有太多[[出血]]。
== 适应症==
[[左肝外叶切除术]]
50.3 01
== 概述==
当前对肝胆管结石病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指征的掌握,较之30多年前更为积极、灵活和广泛,这是由于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和对各种手术方式疗效的[[评估]][[比较]]及手术技术的发展的结果,主要手术指征为:
1.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尤其要[[注意]]对慢性失水和[[低钾血症]]的纠正。
2.加强和改善病人的全身[[营养]]状态。给予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并补充足够的热量、[[多种维生素]]。梗阻性[[黄疸病]]人要注射[[维生素K]]1。有的病人还需要补液、1</SUB1。有的病人还需要补液、[[输血]]。完全性胆外瘘[[和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常需应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3.检查凝血机制并纠正可能出现的异常。与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一并进行[[综合]][[分析]],对肝的储备与代谢功能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