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食窦穴

删除16字节, 2017年3月16日 (四) 15:38
无编辑摘要
[[食窦]]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咳嗽]],[[痰饮]],少乳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取[[穴位]]置及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疾病]]〗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穴位[[配伍]]〗配[[膻中穴]]治胸肋胀痛。
〖附注〗 本经[[食窦穴]]至[[大包穴]]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别名〗命关穴,食关穴。
〖穴义〗[[脾经]]气血由此回归[[脾脏]]。
〖名解〗
1)食窦。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而回归脾脏,故名。
2)命关。命,性命也。关,关卡也。命关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的正常与否重关人命。 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脾脏相通,它内泄脾脏之热,外降脾土之湿,是脾脏与体表气血物质沟通的重要渠道,故名命关。
3)食关。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关,关卡也。食关名意指本穴为脾脏与体表脾土物质出入交换的关口。本穴为脾经经水内传脾脏的出入关口,脾土物质随水流行,因此它也是脾土物质的出入关口。脾土之性是固定不移,它无风不运,无水不行,本穴若无经水载土,穴之孔隙亦如关卡一般阻土运行,故名食关。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与经水的混合物。
〖运行规律〗由体表脾经注入内部脾脏。
〖功能作用〗将脾经体表气血回流脾脏。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五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4、5、6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内有皮[[神经]]及胸腹壁[[浅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和其下缘,入前锯肌,再深进肋间内、外肌及其间的[[肋间血管]]和神经。前二肌由胸前神经和[[胸长神经]]支配,后二肌由肋间神经支配。在胸内筋膜的深面,正对第5肋间隙是[[胸膜腔]]及肺,因此,不宜深刺与提插。
【功用】[[宣肺]][[平喘]],[[健脾]]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2.其它:[[肝炎]],[[腹水]],[[尿潴留]],右食窦治肝区痛效好。
【刺灸法】
刺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3,603
个编辑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