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劳逸适度(养生学)

删除1字节, 2017年3月26日 (日) 22:18
无编辑摘要
劳动本来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劳伤过度则可内伤脏腑,成为致病原因。《庄子•刻意》说:“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劳役过度,精竭形弊是导致内伤虚损的重要原因。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劳倦与内伤密切相关。李东坦在《脾胃论》中提出,劳役过度可致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医宗必读》说:“后天之本在脾”。因而脾胃伤则气血亏少,诸疾蜂起。叶天士医案也记载,过度劳形奔走,驰骑习武,可致百脉震动,劳伤失血,或血络瘀痹,诸疾丛集。人到老年,气血渐衰,尤当注意劳逸适度,慎防劳伤。
贪逸无度,气机郁滞。过劳伤人,过度安逸同样可以致病。《吕氏春秋》云:“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曰招**之机……富贵之所以致也”。佚老,逸也,过于安逸是富贵人得病之由。清代医家陆九芝说:“自逸病之不讲,而世只知有劳病,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为病,正不少也。逸乃逸豫、安逸之所生病,与劳相反”。《内经》中所提到的“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即指过度安逸而言。张介宾说:“久卧则阳气不伸,故伤气;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故伤肉”。缺乏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易引起气机不畅,升降出入失常。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运动变化,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贪图安逸过度,不进行适当的活动,气机的升降出入就会呆滞不畅。气机失常可影响到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根据生物进化理论,用则进废则退,若过逸不劳,则气机不畅,人体功能活动衰退,气机运动一旦停止,生命活动也就终止。可见,贪逸不劳也会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正确处理劳逸之间的关系,对于养生保健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劳与逸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劳与逸的概念又具有相对性,应当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养生学家主张劳逸结合,互相协调。例如劳与逸穿插交替进行,或劳与逸互相包含,劳中有逸,逸中有劳,只有劳逸协调适度才会对人体有监。
2,808
个编辑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