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谷 (GB8)
率谷 (GB8,ShuaiGu) 足太阳少阳之会。
目录
主治
偏头痛,眩晕,小儿急慢性惊风。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眩晕;
其它:顶骨部疼痛,胃炎,小儿高热惊厥。
别名
率角、率骨、蟀谷。
释名
率,牵动;谷,一作“角”。穴在耳上角咀嚼时牵动处,故名,其状又如蟋蟀隐状,所以又名“蟀谷”。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颞肌;穴区内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分布。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5
功用
平肝熄风,通经活络。
配穴举例
配风池、太阳治偏头痛;配足三里、中脘治呕吐、痰眩 (《腧穴学》)。
配风池、太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配人中、曲池、太冲,有祛风清热镇惊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配足三里、中脘,有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操作
平刺0.5-1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醉酒风热,发两目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
《图翼》:主治脑病,两头角痛,胃膈寒痰,烦闷呕吐,酒后皮风肤肿。
《金鉴》:伤酒呕吐,痰眩。
别名
蟀谷,率骨,率角,蟀容。
穴义
胆经的阳热之气在此吸吸湿冷降。
名解
率谷。率,古指捕鸟的网或带领,用网捕鸟时网是从上罩下,此指胆经的气血在此开始由阳变阴。谷,两山所夹空隙也。率谷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后化为阳气而上行天之上部。本穴物质为曲鬓穴传来的弱小凉湿水气,吸热上行至本穴后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水湿之气开始吸湿并发生冷降的变化,如捕鸟之网从高处落下一般,故名率谷。蟀谷、率骨、率角、率容名意与率谷同。其中,蟀通率,骨指穴内气血表现出肾水的收引特性,角指本穴位于耳角部位,容则指本穴容纳外部传入穴内的寒湿水气。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
功能作用
收降湿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处,当角孙穴正上方。
《针灸甲乙经》:“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嚼而取之。”《银海精微》:“将耳折转,尖上比寸半尽处”;《循经考穴编》:“卷耳尖向前点着处宛宛中”;《针灸集成》“高于曲鬓,相距八分。”
功效
祛风热,利胸膈,镇惊除烦。
主治
古代记述:头痛,眩晕,呕吐,烦满,不能饮食,膈胃寒痰,醉酒风热发,急慢惊风。
近人报道:耳聋,感觉性失语。
方例
偏正头风、丝竹空透刺率谷。
小儿急惊风:人中、率谷、曲池。
刺灸法
横刺0.5~1.5寸。一般不灸。
其它
交会穴:足太阳、少阳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