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克孢子丝菌
来自中医百科
申克氏孢子丝菌(学名:Sporothrix schenckii)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温感二形性真菌,也是Sporothrix属的唯一物种。
诊断与治疗
由于很难直接从创口寻找酵母菌状的申克氏孢子丝菌,因此此病的诊断通常是从检体培养较为有效,在显微镜下根据其特征与温感二形性加以判断。申克氏孢子丝菌的感染通常用碘化钾治疗,Amphotericin B与氟胞嘧啶(flucytosine)也对治疗有效。另外由于申克氏孢子丝菌耐热性低,在患部热敷也有助病情改善。
生活环境
申克氏孢子丝菌通常存在于土壤,以分解泥炭藓的植物残骸为生。申克氏孢子丝菌具有温感二形性,在摄氏25度培养下呈菌丝状,表面有皱纹,颜色则从一开始的白色转成深棕色;在37度培养则呈灰棕色、雪茄形的单细胞酵母菌状。申克氏孢子丝菌虽分部于全球,但在非洲、澳洲及拉丁美洲发生率最高。
感染
申克氏孢子丝菌会造成称为孢子丝菌病的皮下感染,其感染主因通常是植物造成的皮肤创伤,所以患者以农夫与圆丁居多,而玫瑰刺伤尤其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此病又被称为“玫瑰园丁症”(rose-gardener's disease)。感染时,申克氏孢子丝菌会先在伤口形成称为疖瘤的硬块,并进一步发展成淋巴结瘤,在皮肤表面造成坏死。如不治疗则将从淋巴管扩散,甚至侵入肺部。
外部连结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申克孢子丝菌》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