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鹅掌柴
药名
白花鹅掌柴
别名
汉语拼音
bai hua e zhang cha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Scheffter leacantha Vig.[Schef-flera kwangsiensis Merr.ex Li]
科属分类
五加科
拉丁文名
Radix seu Caulis seu Folium Schefflerae Kwangsiensis
生态环境
生于林下或石山上。
采收和储藏
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功效分类
味微苦;涩;性温
药材基源
为五加科植物白花鹅掌柴的根或茎、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主治与功效
功效
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
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偏正头痛;三叉神经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肿痛;骨折
用药禁忌
《广西民族药简编》:“孕妇忌用或慎用。忌吃鱼肉、鹅肉、西洋鸭肉。用治胃痛时,忌吃酸、辣食物和烟、酒。”
动植物形态
灌木,高约2m。有时攀援状。小枝干时有纵皱纹,无毛;节间短,长1-1.5cm。叶有小叶5-7;叶柄长4-8cm,幼时密生短柔毛,后变无毛,小叶柄纤细,长0.5-2.5cm,中央的较长,两侧的较短,被毛和叶柄一样;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披针形,稀椭圆状长圆形,长6-9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反卷,两面均无毛;中脉仅下面隆起,侧脉5-6对,和稠密的网脉在两面甚明显而隆起。圆锥花序顶生,长约12cm,分枝很少,多呈伞房状,幼时被绒毛,老时变稀至无毛;伞形花序直径约1cm,总状排列在长约7cm的分枝上;总花梗长1-1.5cm,花梗长约5mm,均疏被星状绒毛,萼长1mm,被毛或无毛,边缘近全缘;花瓣5,长约2mm,无毛;雄蕊5,花丝长约3.5mm;子房下位,5室,无花柱;花盘稍隆起。果实卵形,有5棱,连隆起的花盘长6-7mm,直径5mm,黄红色,无毛。花期4月,果期5月。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种植为宜。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5-6月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苗高5-7cm时移植1次,次年即可定植。扦插繁殖;春季进行,选二年生枝条,剪成12-15cm长段,插入土中或细沙中。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于春、秋季各施追农家肥1次。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枝呈圆柱形,常斜切成厚片或段,长1-3cm,直径0.4-3cm。外表面灰白色至淡黄棕以,具纵皱纹及点状皮孔。有时可见环状叶痕,栓皮常片状脱落,体稍轻,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皮部薄,木部宽广,放射状纹理明显,贿部质松或成空洞。叶多切碎,完整小叶片革质,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12cm,宽1.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并稍向睛反郑。上面灰绿色或灰绿色或灰棕色,下面色略淡。中脉及羽状侧脉于上、下面凸出。小叶柄长1-3cm。气微,味微苦、涩。茎枝横切面:木栓细胞10列,其外面常有表皮细胞与厚的角质层。皮层外侧有1-3列石细胞环带,内侧有众多分泌道,直径40-70μm;尚有外韧型维管束,其外侧有纤维群。中柱鞘纤维木化,排成新月形,位于韧皮部外侧。韧皮部筛管常颓废,散在分泌道。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导管直径40-50μm,射线宽1-4细胞,木化,具壁孔。髓宽广,散有分泌道,近木质部处数列细胞木化,近木质部处数列细胞木化,中心区细胸木化或非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与方晶。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被角质层,上表皮下有下皮细胞1列,直径较表皮细胞大3-4倍;下表皮有气孔。栅栏细胞短,类长方形,2-3列,海绵组织疏松,两者细胞均含草酸钙族晶和方晶。叶肉纺织品 偶有分泌道。中脉上、下表皮内方各有数层厚角细胞,栅栏组织通过中脉;维管束外韧型,外围纤维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分泌道散在。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以已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供下列试验:(1)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斑点显黄色至浅棕构。(检查有机酸)(2-)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0.2%茚三酮试液,加热后显紫红色。(检查氨基酸)
中药制药工艺
汉桃叶适量。取汉桃叶加水煎煮2次,取滤液浓缩至每1ml相当于汉桃叶2g,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0%,静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干燥成干浸膏,加适量辅料,制粒,压片,每片含干浸膏0.3g,包糖衣。本品除去糖衣后片心呈棕色,味苦。功能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
汉桃叶注射液
汉桃叶5000g,吐温-8010g,苯甲醇10ml,乌拉但10g,注射用水适量。取汉桃叶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减压浓缩,用乙醇沉淀处理2次,第1次含乙醇量为60%,第2次含乙醇量为85%,蒸去乙醇后加水,用6mol/L盐酸液调节pH2.0,冷藏沉淀,滤过,滤液用20%氢氧化钠调pH6.5-7.0,再用乙醇使含醇量达85%,滤过,滤液减压至稠膏状,加注射用水500ml,搅拌溶解,用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7.5-8.0,加吐温-80、苯甲醇及乌拉坦,并加注射用水使成1000ml,滤过,灌封,每支2ml,灭菌,即得。本品为棕色的澄明液体。pH5.0-7.0,本品0.3ml加生理盐水2.2ml与2%兔红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2.5ml,置36.5±0.5℃恒温水浴内1/2小时,不得有溶血现象。功能祛风止痛,舒筋活络,解痉。用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胃肠痉挛,胆绞痛。肌内注射。每次ml,每日-2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