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本信息

穹窿

qiónglóng

1、[sky]∶指天2、[vault;arched roof]∶中间高而四周下垂的样子  

建筑

一种建筑的构造,又称穹顶、拱顶、圆顶,常指宽大的厅堂上空所修筑成圆球形和多边曲面的屋顶盖,有的中央留有圆洞供彩光用。它是古罗马建筑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重要造型特征。

内表面呈半球形或近乎半球形的多面曲面体顶盖,古代多用砖、石、土坯砌筑。

建筑物的穹窿顶在古代先出现于亚述、波斯和埃特鲁里亚,后在罗马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的穹窿顶出现于公元前 1世纪的汉代。因为砖石有防腐、耐压的特性,穹窿顶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作为墓室顶盖的一种形式。在地面建筑上,穹窿则用于某些砖塔的顶部以及后来的清真寺的窑殿中。穹窿顶筑在地下时一般跨度为3米左右,发展到地面上砌筑时,顶跨有达12米以上的。  

分类 

穹窿按砌筑方法,大致可分为拱壳穹窿和叠涩穹窿两类:

拱壳穹窿 大体可分四种:①球面穹窿。矢高较小的球面体穹窿,虽置于方形平面上,但无明显的接缝脊线,犹如现代的双曲扁壳,如河南省洛阳烧沟汉墓。②对角脊穹窿。置于方形平面上矢高较大的穹窿,由四块三角形曲面体组成,在对角上形成明显的接缝脊线,多见于东汉墓室。③盝顶穹窿。置于长方形平面上有对角脊的一种穹窿,由于其顶部中央采取一个长方形封顶方式,犹如盝顶建筑而得名,始见于东汉,如甘肃省武威县雷台汉墓。④十字脊穹窿。由四块三角形曲面体组成,但曲面体是抹角砌筑而成,其脊线相交于方形平面每边的中点,从而形成十字形脊缝,脊线不如对角脊穹窿突出,出现于三国、两晋时期。

叠涩穹窿 以叠涩方式砌筑,形式及结构上的受力状态同拱壳穹窿有很大区别。叠涩顶形式很多,有对角脊、多角形和圆形穹窿等。  

身体器官

穹窿是下丘脑最粗大的传人纤维束,并属于大脑半球髓质内连接两半球皮质的连合系纤维。 穹窿起于海马,发出纤维弓形向上,贴在胼胝体的下面前行,并互相靠近,其中气,部分纤维越至对侧,称为穹窿连合。过了连合,仍以两束纤维并行向前向下,深入丘脑,止于乳头体核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穹窿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穹窿》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