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门 (SP11)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箕门 (SP11,JiMen)

Akupixspsp11.jpg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遗尿,遗精,阳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结炎,阴囊湿疹。

释名

箕,簸箕;门,门户。两腿张开,席地而坐,形似簸箕,开张如门,穴在其上,故名。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当血海穴上6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穴区内有股神经皮支和大隐静脉属支,深层有股神经肌支和股动脉本干经过。

功用

健脾渗湿,通利下焦。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5—1.0寸;不宜灸。

穴义

脾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

名解

箕,土箕也,担物之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箕门名意指脾土物质在本穴运行转化。本穴物质为血海穴水湿云气胀散而来的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变为强劲之势并吹带脾土物质随其而行,穴内的脾土物质如被土箕担运而出,故名箕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及随风气吹起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

脾土尘埃随风气循脾经上行并沉降于本穴的上部区域。

功能作用

运化脾土微粒输送人体各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位置

大腿内侧,血海上6寸,血海与冲门的连线上,当髌底内侧端上8寸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鱼腹上,越(起)两筋间,动脉应手”;《千金翼方》:“在阴股内起脉间”;《医学入门》:“血海上六寸”;《针方六集》:“下气冲五寸。”

功效

调下焦,利水。

主治

古代记述:癃闭,小便难而白,淋,遗溺,鼠鼷痛。

近人报道:下肢瘫痪(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前列腺炎。

方例

遗溺:箕门、通里、大敦、膀胱俞、太冲、委中、神门。

刺灸法

直刺0.5~1.5寸。禁直接灸,艾条灸5~10分钟。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SP11)&m=0 箕门 (SP11)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P11)&m=0 《箕门 (SP11)》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