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髎 (SJ22)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耳和髎 (SJ22,ErHeLiao)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Akupixsjsj22.jpg

主治

头痛,耳鸣,牙关紧闭,口喎。

耳鸣,牙关拘急,鼻准肿痛,流涕,口喎,瘈疭,头痛颊肿,面瘫,面肌痉挛,耳炎鼻炎。

别名

和髎、

释名

和,调和;髎,骨空。耳和则能听音空在耳前、骨后凹陷中,故名。原名“和髎”,其汉语拼音与禾髎Heliao同,为避免混淆,故冠以“耳”字。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肌;穴区内有颞神经和颞浅动脉,深层有面神经颓支、下颌神经肌支和上颌动脉分布。

功用

祛风通络,解痉止痛。

配伍

配听宫、翳风,有清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

配颊车、地仓,阳白,有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配太阳、印堂、足临泣,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操作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头重颔痛,引耳中,憹憹嘈嘈,和髎主之。

《甲乙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铜人》:治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嘈嘈,颔颊肿。

《图翼》:主治头痛耳鸣,牙车引急,颈项肿口僻瘈疭。

穴义

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

1)禾髎。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禾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中一方面是耳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传入本穴的湿冷水气,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禾髎。(《腧穴临证指要》一书的本穴名称为“耳和髎”,本书将其改为“禾髎”。)2)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理同禾髎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寒冷。

运行规律

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

清热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头颞部鬓发后缘直上与耳廓根上端相平处,当颞浅动脉后缘。

《针灸甲乙经》:“在耳前兑发下横动脉”;《医宗金鉴》:“兑发下即鬓角也”。

功效

聪耳通窍。

主治

古代记述:头重颌痛、耳鸣、牙关拘急、口歪、鼻渊。

近人报道:目眩、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颞下颔关节炎。

方例

口眼歪斜:太阳、丝竹空、和髎、颧髎。

刺灸法

避开颞浅动脉向后方浅刺0.3~0.5寸。艾条温灸5~15分钟。

其它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SJ22)&m=0 耳和髎 (SJ22)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J22)&m=0 《耳和髎 (SJ22)》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