肓俞 (KI16)
肓俞 (KI16,HuangShu) 冲脉足少阴之会。
目录
主治
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泄泻。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肠炎,痢疾,习惯性便秘,肠麻痹;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道炎,膀胱炎;
其它:角膜炎。
释名
肓,指腹膜;俞、指腧穴。穴在脐旁,意为肓膜之俞。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脐中旁开0.5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穴区内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10肋间神经肌支及腹壁上动脉和腹壁下动脉的分支分布。
功用
理气止痛,润肠通便。
配伍
配大敦、归来,有疏肝调肠,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疝气痛,腹痛。
配合谷、天枢,有清阳明热,疏调肠腑作用,主治便秘,泄泻,痢疾。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
《千金方》:大腹寒疝。
《聚英》: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百症赋》: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
别名
盲俞,子户。
穴义
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1)肓俞。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俞,输也。肓俞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名肓俞(何以知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理如下。本穴位居脐旁,而脐则为人体胸腹部体表的重力场中心,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必定是来自与之全息对应的体内重力场中心附近脏器。体内的重力场中心为二肾,相邻的脏器有胞宫和膀胱,但本穴位于冲脉,这就决定了本穴的气血物质是来自胞宫而非膀胱)。2)盲俞。盲,昏暗之意,指穴内外输的气血物质为膏脂,混浊不清,有别于肾经经水应有的清也。俞,输也。盲俞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胞宫外传的膏脂之物。理同肓俞名解。子户名意与盲俞同。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膏脂之物。
运行规律
散热冷凝并输散于腹表各部。
功能作用
积脂散热。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深刺而泻。
位置
腹部,脐中旁开5分处。
《针灸甲乙经》:“在商曲下一寸(《类经图翼》:“当作二寸”),直脐旁五分。
功效
调肠、利气、温中。
主治
古代记述:腹胀、腹痛、大便干、五淋。
近人报道:胃痉挛、肠麻痹、膀胱炎。
方例
心下大坚:中脘、期门、肓俞。
刺灸法
直刺或向脐中方向斜刺0.5~1.5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
冲脉、足少阴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