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气滞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肝胃气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情志不畅,郁怒伤肝,横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而出现的证候。常见于胃痛。

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病因

情志抑郁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气横逆犯胃,导致胃气失于和降。

病机

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肝气久郁,既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病情至此,则胃痛加重,每每缠绵难愈。

临床表现

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遇烦恼复发或加重,胸闷食少,嗳腐吞酸,大便成形、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方剂

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中药

柴胡、芍药、川芎、郁金、香附、陈皮、枳壳、佛手、甘草。

常用腧穴

内关,中脘,足三里、公孙、期门、太冲。

针灸疗法

毫针泻法,期门不可直刺、深刺。

预防调护

本病在预防上要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摄。患者要注意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粗糙多纤维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等,进食宜细嚼慢咽,慎用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西药。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

转归预后

胃痛可衍生变证,如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均可致便血、呕血。大量出血,可致气随血脱,危及生命。 若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火热内结,导致腑气不通,可见腹痛剧烈,拒按,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的厥脱危证;或日久成瘀,气机壅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致呕吐反胃。若胃痛日久,由气分深入血分,久痛入络致瘀,瘀结胃脘,可形成噎膈。 [1-3]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肝胃气滞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肝胃气滞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