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肠胃病是俗称,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为多见。肠胃病并非特定的一种疾病,首先要明确诊断,不要拖延,以免贻误病情。肠胃病的种类很多,包括: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反流性)、胃窦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等。

治疗

1.日常生活 饮食规律化,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其次,保持精神愉快。 2.对症治疗 (1)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以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 (2)鼓励饮水,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患者在无呕吐情况下,尽可多饮水,补充丢失水分。以糖盐水为好(白开水中加少量糖和盐而成)。不要饮含糖多的饮料,以免产酸过多加重腹痛。呕吐频繁的患者可在一次呕吐2小时后少量多次饮水(50毫升左右),不至于呕出。 (3)止痛。应用颠茄片、阿托品、654-2、奥替溴铵等药均可。还可局部热敷腹部解痉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4)伴腹泻、发热者,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可适当应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病情较轻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对胃的刺激。 (5)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一般1~2天内很快恢复。 (6)预防为主,节制饮酒,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防止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迁延不愈。

病因

肠胃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保护性机制与损伤性机制失衡所致。传统药物在杀灭肠胃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肠胃必需的有益菌。虽然缓解症状,消除了炎症,但有益菌的减少使肠胃免疫降低,一旦停药容易再次感染,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感染等以及吸烟,过度酗酒都可引起。医学上称为“二重感染”,逐步演变成慢性肠胃病。

临床表现

肠胃病有多种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泛酸、打嗝、饭后饱胀感、压迫感,胃酸、胃痛、胃堵、胃胀、胃寒、胃热、胃痉挛、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肠鸣、脓血便、便不成形、黏液便、柏油便、次数多等都属于肠胃病的范畴。在个体身上可多种不同的表现。

检查

1.C呼气试验 本方法是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金标准。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肠胃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与之相关。胃镜下表现:胃黏膜红肿、糜烂、甚至溃疡。如果检查出了感染幽门螺杆菌,就可以作出相应的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 2.血清抗HP抗体测定 简单、方便,但HP抗体的上升及下降存在时效性,假阴性和假阳性率较高,不能用于疗效判断。 3.X线检查 患者服用造影剂或钡剂灌肠,一段时间后造影剂通过消化道的蠕动,充满整个消化道,利用X线检查,可以了解消化道各器官的形态特征。目前主要了解消化道动力功能。 4.消化内镜检查 是诊断器质性肠胃病的最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高清内镜发现病变,进行病理活检。通过电子高清内镜检查,胃镜进入口腔、食道、贲门、胃、十二指肠,肠镜进入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末端回肠。可以通过内镜的头端摄像头直接拍摄胃肠内的黏膜表面情况,详细了解是否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肿瘤等。 5.胶囊内镜检查 在内镜检查未发现病变的基础上,临床考虑小肠病变时,可以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无需插管,只需服用一粒带电8小时的胶囊。生活、工作不受影响,无任何痛苦,能清晰观察到整个胃肠道内的各种病变。随着胶囊内镜逐步投入临床使用,肠胃病患者从此将不再忍受做传统检查时插管的痛苦。 6.胃液分析 胃液分析可以了解胃的分泌功能,常常有助于某些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 7.胃电图 胃电图作为胃病的检查方式可检查异常的胃电节律,主要诊断胃肠动力方面的疾病,比如胃轻瘫、习惯性便秘等。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特别注意以下症兆: 1.中上腹痛、腹胀、反酸明显加重,疼痛无规律,发作周期越来越短。 2.胸骨后心窝部隐痛,疼痛呈辐射状,常规药物不断加量,很长时间才能缓解疼痛 3.食欲不振,饮食减少,经常恶心、呕吐、体重减轻,消瘦,伴乏力、贫血。 4.腹部发重,大便时间无规律,不明原因的腹泻,大便不成形,多为黏液便或稀便,排便有轻微疼痛。 5.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黑便,普通抗菌消炎药无效,腹泻难以控制,伴低度或中度发热。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肠胃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肠胃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