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性瘢痕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肥大性瘢痕是皮肤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是由于大量结缔组织增殖和透明变性而形成的过度增长。表现为创伤后的皮肤局部增厚,形成增生性的斑块,淡红或红色。

治疗

避免局部的搔抓刺激等。 应该避免手术切除。必须手术切除者,在手术后合并放射治疗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病因

一般认为与易形成本病的个体体质有关,或有家族倾向。

临床表现

肥大性瘢痕在皮肤受到创伤后3~4周内发生。此时瘢痕隆起增厚,形成边界清楚的斑块,淡红或红色,有细小毛细血管扩张。以后可持续或间断生长数月或数年,形成不规则斑块,有时如蟹足状。更常见的是生长数月后即停止增长,潮红消退。

诊断

有创伤或其他炎症病史,在创伤后的3~4周,局部出现增生性的斑块,淡红至红色,以后持续或间断生长,大部分在数月后停止生长,潮红消退,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肥大性瘢痕需要与瘢痕疙瘩鉴别诊断。瘢痕疙瘩一般在创伤后2~3个月后进一步生长,容易受激惹而且过度敏感,甚至衣服压迫即造成疼痛,表面光滑而圆,损害范围超过原来创伤的区域。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肥大性瘢痕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肥大性瘢痕》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