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球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治疗

1、结核瘤患者属浸润型肺结核病人,如系初次发现,应该像浸润型肺结核病人一样,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经验证明,结核瘤内科治疗效果多数比较差,经全程治疗后,病灶缩小往往不明显,完全吸收的可能性更小。所以这类病人虽已完成治疗,还应定期复查。     肺结核瘤和普通肺结核一样,经过正规全程治疗之后,其结果有两种:(1)结核菌被杀灭,肺内病灶向好的方面转化,干酪坏死脱水、浓缩、钙化,体积逐渐缩小,成为稳定性病灶。(2)病灶变化不大。结核瘤为凝固的干酪样坏死物,其外周包有一层纤维包膜。其结核瘤内仍存活有结核菌。当结核瘤与瘤内的结核菌在人肺内共存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藏在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当人体免疫力减弱或变态反应增强时,结核瘤内的结核菌可重新活跃、繁殖,致使其包膜破坏。包膜下中性白细胞侵入,病灶范围向周围肺组织扩展,或干酪液化、溶解,穿通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此时可以引起病人大量咯血。结核菌还可以经淋巴或支气管向肺或胸膜播散,引起新病灶。   

2、一旦发现结核瘤,因结核瘤内的结核菌可能重新活跃、繁殖,致使其包膜破坏,如果肺部没有其他活动病灶,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实施手术切除的办法。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应该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正规抗结核治疗,预防复发。但手术可能造成的身体损伤很大。   

3、结核球是结核病在病情发展演变后留下来的.在结核球里面有可能会有残存的结核杆菌,这就是后来复发的原因. 复发了由于病菌的基因转型导致耐药,给彻底治愈带来很大的难度,复发后需要采用二线抗结核药治疗。以防结核病在余肺和全身播散。   

4、小的结核球经长期药物治疗可逐渐吸收和纤维化、钙化直至愈合。大于2cm的结核球由于药物很难渗入纤维包膜,坏死组织内血管稀少,抗结核治疗效果很难保证。如并发咯血、痰菌转阳,说明病灶已经活动或破溃,应施行肺切除术。

概述

肺结核瘤又称肺结核球,它不是一种肿瘤,只是肺结核的一种特殊形态。结核瘤一般不会癌变。肺结核瘤多数由肺部继发结核病灶演变而成。当结核菌数量少、毒力低,而机体变态反应弱、免疫力强时,结核性炎症形成后很快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肺结核瘤。肺结核球是肺结核纤维化包裹,一般无传染性,但有可能会复发再感染,那时就有传染性了。

疾病特点

本病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偶尔查体时发现,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小于40岁,多有结核感染史和接触史。

影像学特点

胸片、CT影像特点:①结节状或球形;②边缘多锐利光滑或清楚,无分叶或浅分叶(少部分);③密度均或不均;④微小的点状钙化,或微小的融解空洞;⑤病灶周围多有微小卫星病灶,有时可见典型的病灶周围炎;⑥部分病例可见胸膜凹陷征,但贴邻之胸膜多有增厚粘连,故常可见多条状粘连之胸膜凹陷征;⑦通常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⑧增强CT 显示病灶50%无强化,约45%病灶包膜强化;⑨短期(1-2月)动态观察可见病灶有缩小趋势,尤其是在抗结核治疗中。

鉴别诊断

(1)应与周围性肺癌鉴别,特别是类圆形的肺癌;(2)病灶大小和形态:肺结核球以小于5cm居多,形态多规则,对大于5cm且形态不规则时应考虑肺癌;(3)病灶性质:表现圆形或椭圆形居多,少数不规则,可伴有分叶、空洞、钙化,卫星灶和胸膜改变,毛刺极少见。病灶钙化影或卫星灶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肺结核球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肺结核球》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