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不纳气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肾不纳气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肾虚气不归元,肾失纳气而出现的证候。常见于喘证。

治法

补肾纳气。

病因病机

多由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或哮喘日久以致肾中阳气虚衰,下元不固,气失摄纳而形成。病位存肾、肺,性质属虚证或本虚标实之证。

辨证要点

喘息气短,气不得续,呼多吸少,舌淡,脉沉细。

临床表现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疲,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剂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常用中药

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

常用腧穴

肺俞、膏盲、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阴谷、关元等。

常见病

喘证。

预防与调摄

慎风寒,戒烟酒,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甜黏肥腻之品。平素宜调畅情志,因情志致喘者,尤须怡情悦志,避免不良刺激。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等有助于预防喘病的发生。 喘病发生时,应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休息,充分给氧。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理化因素刺激,做好防寒保暖,饮食应清淡而富营养,消除紧张情绪。

转归预后

喘病的转归,视其喘病的性质、治疗等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情况是实喘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喘再次感邪而虚实兼夹,上实下虚;痰浊致喘者,因治疗因素而有寒热的转化。喘病日久,因肺气不能调节心脉,肺气不能布散津液,常因喘而致痰瘀痹阻,进而又进一步加重喘病。喘病日久可转成肺胀。 喘病属危重病,但其预后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实喘因邪气壅阻,只要祛邪利气,一般易治愈;但若邪气极甚,高热,喘促不得卧,脉急数者,病情重,预后差。虚喘因根本不固,气衰失其摄纳,补之不能速效,故治疗难;若虚喘再感新邪,且邪气较甚,则预后差;若发展至喘脱,下虚上实,阴阳离决,孤阳浮越之时,病情极险,应积极抢救,或可救危亡于万一。 [1-3]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肾不纳气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肾不纳气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