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穴位诊断法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注解

肿瘤穴位诊断法是探测有关穴位,用以辅助诊断某些肿瘤方法

上海免疫学研究所吴忠一等用经络探测仪测试手术前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区体表,发现皮肤表面出现多少不等的异常穴点,暂名之为“启穴”。手术后,将肝高病灶与启穴部位相比较,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关的联系。观察32例,启穴少者1个,多者30余个,平均8.38个,常位于肿瘤的外围。病灶即使只有0.6cm×0.8cm,体表已可测到启穴。巨块型肝癌病灶中央相对体表很少出现,而2~5cm病灶附近常有多个启穴。鉴于巨块型病灶中央多属坏死组织,新生癌组织多位于边缘,提示启穴的产生可能与癌细胞代谢活动有关。

浙江医科大学一院任桂风等用改良的经络测定仪,测量有关的耳穴与体穴的电流变化诊断大肠癌肠息肉症。选取7个耳穴(大肠结肠Ⅰ、肛门直肠下段、直肠上段、内分泌、痔点)和2个体穴(合谷大肠俞),结果表现大肠癌和肠息肉组病人的大肠、结肠Ⅰ、肛门、直肠上段等耳穴的平均电流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以大肠穴最显著,而大肠癌患者合谷穴电流非常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肠息肉患者的大肠俞穴电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耳穴大肠、结肠Ⅰ、体穴合谷穴可作为大肠癌的诊断参考。

上海市耳穴诊断肿瘤协作组许平东等自1971年以来开展了探察耳穴诊断肝癌的工作,普查1万余人次,发现肝癌患者在耳穴肝区局部有似梅花样排列之环形凹陷,是由4~5个不规则之环形凹陷在肝区某部排列呈梅花状;转移性肝癌,梅花样可大小互交叉,肝区呈土黄色,有压痛,在特异区亦有压痛,可见结节状隆起,或局部肥厚,质坚硬;脾区有时可出现圆形水纹状皱摺。在疑似肝癌患者636人耳穴探查结果,经病理证实肝癌符合率为77.8%,非肝癌符合率为69%。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肿瘤穴位诊断法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肿瘤穴位诊断法》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