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斑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胚斑 germinal spot

在动物卵母细胞核中所认定的一种核仁(R.Wagner,1836)。这种核仁的形态、数目、位置,都可由于卵的发生时期和动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海胆和哺乳类等卵黄少的情况下,核仁的形体较大,数目为1(海胆)-2个;而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某种昆虫等一些卵黄多、胞核大的卵,其核仁的数目则很多,有时具有100个以上的胚斑(脊椎动物型)。胚斑的数目可随着卵的增大而增加,而幼小的卵,胚斑开始是位于核的表面,有时其核仁物质则散在于细胞中。两栖类的卵母细胞于其生长的某个时期,染色体的遗传子(核糖体遗传子)仅在染色体的核仁形成部位复制和增加,这些核糖体遗传子和由其转录形成的RNA能形成胚斑已被证实。这些胚斑以后向核的内部移动,并由于染色性降低和液泡发生而趋于退化。从染色性来看,可分为嗜酸性的真正核仁、嗜碱性染色核仁、两者相连接的两性核仁以及中间性的混合染色性的核仁。嗜碱性的染色核仁也可看到DNA(此时染色体倾向于嗜酸性染色)。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胚斑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胚斑》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