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失健运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脾失健运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饮食不节,或他病伤脾,或情志失调,损伤脾胃,脾受纳运化失常所表现出来的食欲不振,厌恶进食,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小儿厌食病。

治法

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病因

饮食不节,或他病伤脾,或情志失调。

病机

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若脾胃损伤,则脾失健运,故见食欲不振,厌恶进食;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若湿邪困脾,则脾失健运,故见腹胀,大便不调;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为脾失健运之象。

辨证要点

食欲不振,厌恶进食,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临床表现

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若水湿困阻则四肢浮肿,或水泛成痰成饮。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常用方剂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常用中药

苍术、陈皮、枳壳、藿香。

常用中药

厚朴、藿香、甘草、半夏、苍术、陈皮、生姜、大枣。

常用腧穴

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预防与调护

1. 要掌握正确的小儿喂养方法,饮食起居按时、有度,饭前勿食糖果饮料,夏季勿贪凉饮冷,根据不同年龄给予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品种多样的食品。母乳喂养的婴儿4个月后应逐步添加辅食。 2. 出现食欲不振症状时,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病后胃气刚刚恢复者,要逐渐增加饮食,切勿暴饮暴食而致脾胃复伤。 3. 注意精神调护,培养良好的性格,教育孩子要循循善诱,切勿训斥打骂,变换生活环境要逐步适应,防止惊恐恼怒损伤。 4.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不偏食、挑食,不强迫进食,饮食定时适量,荤素搭配,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物,鼓励多食蔬菜及粗粮。 5. 遵照“胃以喜为补”的原则,先从小儿喜欢的食物着手,来诱导开胃,暂时不要考虑营养价值,待其食欲增进后,再按营养的需要供给食物。 6. 注意生活起居,加强精神调护,保持良好情绪,饭菜多样化,讲究色香味,以促进食欲。 [1-2]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脾失健运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脾失健运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