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不足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脾肾不足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素体禀赋脾肾不足,或孕后房事不节,伤及肾气,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肾,以致精血化源不足所表现出来的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胎萎不长,相当于西医病名胎儿生长受限。

治法

补益脾肾,养胎长胎。

病因

素体禀赋脾肾不足,或孕后房事不节,伤及肾气,或劳倦过度。

病机

胞脉系于肾,脾肾不足,精血匮乏,胞脉失去温养,故胎元存活但生长迟缓;肾精不足,故腰膝酸软;脾虚运化功能失司,故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为脾肾不足之象。

辨证要点

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临床表现

妊娠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腰膝酸软,纳少便溏,或形寒畏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常用方剂

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常用中药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白术。

预防调护

1.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2. 加强营养,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叶酸、钙剂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3. 孕妇左侧卧位,增加子宫血流量,改善胎盘灌注,定期吸氧。 4. 积极治疗妊娠剧吐及妊娠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5. 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若发现胎儿畸形应及早终止妊娠。 6. 适时分娩,一般不超过预产期。

转归

胎萎不长,经过精心调治,可继续顺利正常发育、生长,足月分娩。若未及早诊治或调治不当,则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可导致过期不产,甚至胎死腹中。本病直接影响新生儿质量,故宜及早诊断和治疗。否则先天不足,影响后天的体能与智力。 [1-2]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脾肾不足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脾肾不足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