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结 (SP14)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腹结 (SP14,FuJie)

Akupixspsp14.jpg

主治

腹痛,腹泻,大便秘结。

消化系统疾病:蛔虫症,肠炎,腹膜炎,痢疾;

其它:支气管炎,阳萎,脚气。

别名

腹屈、肠结、肠屈、肠窟。

释名

穴为腹气所结聚处。“腹”又作“肠”(《千金翼方》),(“结”又作“屈”)(《针灸甲乙经》),意为肠的盘回曲结之所。右侧腹结穴约当急性阑尾炎体表压痛点。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大横穴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穴区内有第1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深层有第11肋间神经和动脉分布。

功用

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配穴举例

配行间治腹痛、胃痛;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腹泻 (《腧穴学》)。

操作

直刺1.0—1.5寸;可灸。

别名

腹屈,肠结,肠窟,临窟。

穴义

脾经气血在此集结。

名解

1)腹结。腹,腹部也,脾也。结,集结也。腹结名意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本穴物质为府舍穴传来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腹结。2)腹屈。腹,腹部也,脾也。屈,亏也。腹屈名意指脾经气血在此亏缺。本穴为脾经的地部泥水混合物集结沉降之处,脾之气不足,如亏缺之状,故名腹屈。肠结、肠窟名意与腹屈同,肠指大肠金性之气,窟,空窍也,皆指本穴的气亏之意。3)临窟。临,至也、到也。窟,空窍也。临窟名意指本穴所处为气血物质空虚之处。理同腹结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和经水混合物以及气化的天部之气,气化之气量少。

运行规律

脾土沉降于穴周,经水溢流穴外,气化之气则循脾地上行大横穴。

功能作用

去湿健脾。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位置

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处。下距府舍3寸,约当脐中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折点。

《针灸甲乙经》:“在大横下一寸三分”;《类经图翼》:“去腹中行三寸半”;《针方六集》:“上直两乳,挟任脉两旁各四寸”;《针灸资生经》:“去腹中行各当为四寸半”;诸家所述距前正中线分寸有出入,今从《针方六集》。

功效

调气理肠。

主治

古代记述:绕脐痛,上冲抢心,腹寒泻利,咳逆,疝痛,善惊恐。

近人报道: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方例

痛抢心:腹结、行间。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SP14)&m=0 腹结 (SP14)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P14)&m=0 《腹结 (SP14)》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