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 (BL43)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膏肓 (BL43,GaoHuang)

Akupixblub43.jpg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盗汗,肺痨,健忘,遗精,肩背疼痛。

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遗精;

其它: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胸膜炎,乳腺炎,贫血。

本穴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别名

膏肓俞。

释名

《千金要方》:“膏之下,肓(膈)之上,针药所不能及者,此穴是也。”意指此穴能治虚损重症,故名。

出处

《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归入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穴区内有第4、5胸神经后外侧皮支的分支及其伴行动静脉,深部有膈神经、肩胛背神经和第4、5胸神经后支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肩胛背神经和动脉经过。

功用

补虚益损,调理肺气。

配穴举例

配足三里、膈俞治骨蒸劳热、盗汗;配天突、大椎治咳嗽、气喘 (《腧穴学》)。

配足三里、膈俞,有健脾生血补虚的作用,主治骨蒸劳热,盗汗。

配天突、大椎,有理肺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支气管哮喘。

操作

斜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千金方》: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

《铜人》:发狂健忘。

《聚英》:传尸骨蒸。

穴义

肓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较干燥的湿热之气与不溶于水的膏脂。

运行规律

热气循膀胱经上行,膏脂出体表后散热降下行。

功能作用

散热排脂。

治法

寒则补之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膏盲穴对应的膀胱正经穴位为厥阴俞穴,它们的气血物质皆来自心室之外卫心包之中。厥阴俞穴的气血物质以较高温度的水湿之气为主要特征,而膏盲穴的气血物质则以干热的阳气和脂类物质为主要特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膏盲穴所处为外、为高,穴内环境的温度比厥阴俞穴要低,膏脂之物在厥阴俞穴的较高温度场中不会凝固,而到了本穴的较低温度场中之后则会散热冷却凝固。脂类物质在本穴的散热冷凝为本穴气血变化的主要特征,故名之为膏盲。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BL43)&m=0 膏肓 (BL43)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BL43)&m=0 《膏肓 (BL43)》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