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 (LR7)
来自中医百科
膝关 (LR7,XiGuan)
目录
主治
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释名
关,指关节;穴近膝关节,故名。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胫骨内上髁后下方,阴陵泉穴后1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侧头;穴区内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膝下内侧动脉分布。
功用
散风祛湿,疏通关节。
配伍
配梁丘、血海、膝眼,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膑肿痛。
配阳陵泉、膝眼、委中、鹤顶,有祛风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炎。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膝内廉痛引膑,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膝关主之。
《千金方》:膝关在犊鼻下三寸陷者中。
《铜人》:治风痹,膝内痛引膑,不可屈伸,喉咽中痛。
《图翼》:主治风痹,膝内肿痛引膑,不可屈伸,及寒湿走注,白虎历节风痛,不能举动,咽喉中痛。
别名
阴关。
穴义
肝经的上行之气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
名解
膝关。膝,指穴在膝部也。关,关卡也。膝关名意指肝经的上行之气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中都穴传来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无力上行而沉降于下,只有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继续上行,本穴如同关卡一般阻挡滞重水湿的上行,故名膝关。阴关名意与膝关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小部分水气吸热后横向飘行于曲泉穴。
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功效
散风祛湿,疏通关节。
主治
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0,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LR7)&m=0 《膝关 (LR7)》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