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论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本草著作。①4卷。宋代传本中或不著撰人,或题为陶隐居撰。明李时珍谓此书即《药性本草》,为唐初甄权撰(约公元7世纪初)。后世学者或疑李时珍之说,或考为五代后周孟贯撰,然均无定论,世以“甄权撰”一说较为通行。此书类集众药,今存其404条佚文,皆论药物性味、君臣、畏恶禁忌、功效主治、炮炙制剂,并附众多方剂。各药均注君、臣、佐使,是其特点之一。所载药性功效,每多新见。如云“《本经》以丹砂为无毒,故多炼冶服食,鲜有不为药患者。”此书论药详明,切于实用,后世本草著述多予引录。原书佚,部分内容由《嘉祐本草》摘引,现存于《证类本草》中。今有尚志钧辑本4卷(1982年)。②1卷。明罗周彦(德甫)编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此即罗氏《医宗粹言》卷4。该卷题名《药性论》,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本草总论》,将药理原则编为七言歌括,兼注义理;另有《药性纂》,将250余味药之功用编为歌赋。下部为《制法备录》,为药物炮制内容,总结炮制17法,后人有误将此作为雷公炮制17法者。其炮制法简明实用,颇多新见。今存明何敬塘刻本。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药性论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药性论》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