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沟 (LR5)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蠡沟 (LR5,LiGou) 络穴

Akupixlivliv5.jpg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

针麻常用穴。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亢进,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

其他疾病:梅核气,精神疾病,脊髓炎,心动过速,腰背部及膝关节急慢性损伤。

别名

交仪。

释名

“蠡”即瓢勺,形容小腿肚,穴居其前方沟中。《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蠡,力酒反,瓢勺也。胻骨之内,上下巨虚,有似飘勺渠沟,此因名曰蠡沟。”

出处

《灵枢•经脉》。

定位

在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穴区内有大隐静脉和隐神经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分布。

功用

舒肝理气,调经止带。

配伍

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胫部痠痛。

配太冲、气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及睾丸肿痛。

配百会、关元,悬灸或隔附子饼灸,有温阳举陷升提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千金方》:主气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

《铜人》:治卒疝少腹肿,时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闭,数噫恐悸,少气不足,腹中痛悒悒不乐,咽中闷如有息肉状。背拘急不可俛仰。

《图翼》:主治疝痛,小腹满痛,癃闭脐下积气如石,数噫,恐悸少气。足胫寒痠,屈伸难。

别名

交仪。

穴义

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由本穴别走足少阳胆经。

名解

1)蠡沟。蠡,瓠瓢也,此指穴内物质如瓠瓢浮于水中飘浮不定之状。沟,沟渠也,此指穴内物质运行循一定的道路。蠡沟名意指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由本穴别走足少阳胆经。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分配而来的温湿水气,因其性温,既无上升之力又无沉降之能,温湿水气在天部层次如漂浮不定之状,但由于其温度及所处的天部层次与胆经相近,因此此温湿水气分别飘行于肝胆二经,故名蠡沟。2)交仪。交,给也。仪,礼仪也。交仪名意指肝经由本穴传于胆经的气血物质如仪礼一般,并无太多的具体实物。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因其无肾经气血的寒湿之性,所以气血物质无肾经气血的实(水湿浓度大),因其无脾经气血的热燥,所以气血物质无脾经气血的能量,气血物质如有名无实一般,因此由本穴交于胆经的气血就如同一种礼仪,故名交仪。3)肝经络穴。本穴因有固有渠道与胆经相通,有联络肝胆二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肝经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较稀少的水湿气体,性温热。

运行规律

循肝经上行于中都穴和别走胆经。

功能作用

联络肝胆。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功效

舒肝理气,调经止带。

主治

针麻常用穴。性功能亢进,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梅核气,精神疾病,脊髓炎,心动过速,腰背部及膝关节急慢性损伤。

刺灸法

刺法:1、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2、沿胫骨后缘向上斜刺1.0-1.5寸,酸胀感可放散至膝。

灸法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其它

本经络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LR5)&m=0 蠡沟 (LR5)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LR5)&m=0 《蠡沟 (LR5)》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