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素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证素 zhèng sù(component of pattern, syndrome element, syndrome factor)中医诊断学名词。“辨证要素”的简称。是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临床信息)的辨识,而对病变的位置与性质等本质所作的判断。是辨证的基本诊断单元。是一种将疾病可能出现的证候进行简化分解,使用时再实行组合的研究方法。

一、概述

中文: 证素 拼音: zhèng sù 英文: syndrome element,syndrome factor

概念: 中医诊断学名词。是辨证要素的简称。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临床信息)的辨识,而对病变的位置与性质等本质所作的判断。是辨证的基本诊断单元,临床所作的具体证名诊断都是由证素相互组合而构成的。

二、历史

朱文锋教授从1976年开始探讨中医的辨证规律和辨证的有效性内容,将以描述性证名(证候)为元素的辨证体系,发展为以结构性证素为元素的辨证体系。1978年用数学模型对辨证进行定量研究,归纳出48项辨证基本内容,建立了“加权求和浮动阈值运算”,研制成《中医数字辨证机》。以后的几年朱教授在分解证名固定搭配的基础上,构建起完整的辨证论治系统,继而于1985研制成《中医辨证论治电脑系统》。2003年,依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朱教授申请了《中医辨证论治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构建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课题,建立起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证素辨证研究平台,创新了“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获得证候辨证诊断的准确权值,制定出证素、常见证诊断标准,完善了证素辨证体系,为中医临床辨证规范作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出版《证素辨证学》确立了证素辩证中医诊断新学科分支的形成。

三、核心内容

各种辨证方法与辨证纲领的核心,是辨识和确定证候的本质,即辨证要素,简称“证素”。

  证,古为證。在中医辨证学中指证候。素,始也、本也。《尚书·大传·虞夏传》:“定以五律、五声、八音、七始,著其素。”注“素,犹始也。”因此,素指本来的、原有的。如素质犹本质,素性犹本性;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如色素、毒素、元素、激素、维生素。证与素合为一词——证素,就是证的基本要素,即辨证所要辨别的本质性内容。

  证素是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的辨识而确定的病变本质,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每一证素都必有相应的特征证候及治法方药,证素是据中医理论而提炼出的、不能再分解的具体诊断单元而非分类纲领,包括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病性证素是对正邪相争的本质概括,证素间有一定的组合规则和重叠涵盖关系。因此,证素不等于证候,是据证候而辨识的病变本质。也不等于证名,并且不宜称为病机。

  根据证素的基本特征和要素要精、约定俗成等原则,对古今医家所提出的约120项具体证素概念进行分析辨别,可筛选出约50项共性证素,即:

  病位证素19项:心、神(脑)、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胸膈(上焦)、下焦(少腹)、表、半表半里、经络、肌肤(皮肤、肌肉)、筋骨(关节)。

  病性证素31项:(外)风、寒、暑、湿、(外)燥、火(热)、痰、饮、水停、虫积、食积、脓、气滞、气闭、血瘀、血热、血寒、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血虚、阴虚、亡阴、阳虚、亡阳、精(髓)亏、津(液)伤、阳浮、阳亢、动(内)风。

  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为证名,这就是新的“证素辨证”体系,其中“证素”是辨证的核心和关键。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证素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证素》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