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屏
赵树屏(1891~1957),近代名医,江苏武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担任政府工作期间,曾发表过“对批判地接受我国医学遗产的意见”及“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等重要讲话。其临证特点为,取各家之长,融汇贯通,不拘一格,自成体系。1952年以后,担任卫生部技正兼中医科长、中医司副司长。同时,先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及北京市卫协副主任委员等。著有《关于国医之商榷》、《肝病论》、《中国医学史纲要》、《中医系统学概要》等。
简介
赵树屏(1891~1957)江苏武进人。寄居北京。
赵树屏之父赵云卿为儒医,曾任京兆医会会长,兼掌医学讲坛。他自幼浸儒家学,嗜读医书。青年时期受“科学救国论”、“进化论”等新学影响,曾奋志攻读外语。1914年毕业于顺天高等师范英文系(即今师范大学前身)。初从事教育工作,业余时间则协从乃父翻检群书,编写医学讲义。
生平
自学医之日起,昼夜随父侍诊,夜晚则精研医理,学习所得则随时信笔著录。曾备有三种笔记:一为《读书札记》,专记学习内、难、伤寒等经典著作之心得体会以及质疑等。二为《困学从丛录》,专记先贤的嘉言懿行、学说主张、治疗方法、师承授受,以及供相互参证之处,皆择要记录,积累素材。三为专记读书偶得和侍诊的医疗验例,以及所见所闻的零星重要资料。1924年正式考取中医,其后又师事萧龙友。
1925年,为振兴中医,拟有“改进医学刍议”一文,提出:①重订脏腑图说,取近世解剖图说,参以中医气化之理;②整理古代医籍,参酌中西……方求学说之昌明。
1929年,江苏省中医联合建议在教育部系统加入中医学校而余岩坚决反对,提出驳议。赵树屏连夜愤笔挥就“异哉旧医学校系统案驳议”一文,印成小册,广为散发,逐条驳斥余岩的种种谬论。
1931年以后,专心致力于讲课授徒,曾在北平国医学院、医学讲习会等处讲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担任政府工作期间,曾发表过“对批判地接受我国医学遗产的意见”及“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等重要讲话。
其临证特点为,取各家之长,融汇贯通,不拘一格,自成体系。
1952年以后,担任卫生部技正兼中医科长、中医司副司长。同时,先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及北京市卫协副主任委员等。
著作
著有《关于国医之商榷》、、、等。==学术思想==
赵树屏不仅精通中医经典,尤重医史的研究。他认为如果不明医史,则不明学术的发展进退,则不足以启迪后学。因此,对于如何系统地整理中国医学,非常重视。他从浩瀚的医籍中,选择先秦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医学梗概和系统源流进行整理,对古代医学的发展及其渊源有较系统地总结。同时,他很擅长肝病治疗,认为需在审明病因的基础上,分清是血虚阳亢,还是脾病传肝,还是肝的经脉之病等。治疗用药主张性味平和,剂量轻微,中病即止。
临床经验
赵树屏认为临床治病若不明《内经》之理,则对于审症似是而非,绝无实际。认为凡治病必审其源,然后认证方有把握。对于肝病的辨治强调辨证求因,旁及六经。认为肝为风木之脏赖血以养,血足则盈而木气盛,血亏则热而木气亢。因此,多可由悲怒气逆和水不涵木而引起血虚阳亢的肝经病候;或因其它脏腑移寒、移热而伤损肝脏;对于肝经经脉循行所过之处的病候,认为包括胁腹疼痛、手足拘急等。 ==后世影响==
赵树屏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40余年,呕心沥血,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和培养中医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传人有祝伯权、阎润茗、宗修英、郭士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