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主血所生病。
来自中医百科
出处:(《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而脾胃与血的化生有密切关系。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水谷精微变化而为血。如《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经脉》说:“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均说明“胃”与“血”的生成有直接关系。从循行部位看,本经脉循行所过部位,从上至下,动脉分布极多。如大迎、人迎、气冲、冲阳(趺阳)等部位,分别是面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所在处。特别是人迎、冲阳常作为诊察脉气盛衰的主要部位。《灵枢·动输》说:“足之阳明何因而动?岐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就是关于足阳明上下动脉部位的描述。称阳明经“多血多气”,也与这些部位的特点有关。本经病证多为热入血分的阳证。如“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狂、疟、温淫、汗出、鼽衄”等。《素问·阳明脉解》解释说:“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等,就是以阳明脉的“血气盛”为主要特点,所以表现为“热盛”的见证。这些病证均为阳明经穴所主治,故说主“血”所生病。用“血”来概括足阳明经的主病,其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既可包括足阳明的腑病、经病,还可概括其热盛、阳盛的特征。假如说成是主“胃”所生病,其意义就没有如此全面。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足阳明主血所生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