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到底该不该做激光手术
近视眼,是否可以考虑做手术呢?很多朋友会问这个问题,尤其是有些年轻人想参军的时候。
关于屈光不正的矫正,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有:框架眼镜、隐性眼镜、激光手术,三者各有其优缺点,均可以做为一种屈光不正矫正的选择,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特殊要求进行选择。
具体讲到激光手术,该方法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史,技术已相当成熟,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深度,对于并发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明确,如果你确实需要做激光来矫正近视,可以选择,具体还可以再咨询一下接诊医师。
去年,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突然宣布停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原因是担心未知的并发症。这无疑似一颗重磅炸弹,加上微博的助力,在坊间迅速扩散蔓延。虽然仔细分析蔡教授的言论,并没有新的并发症出现,而且是否与激光手术有关还有待论证,但万能的媒体和网友们已将此事无限扩大,几乎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已见诸报端。2月26日,针对近日台湾蔡瑞芳医师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发表的言论,召集12位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专家和角膜病专家举行座谈会,专家们回顾了我国二十年来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状况,并发布共识:
专家共识
一、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我国和全球眼科医师和科技人员为矫治屈光不正所做的不懈努力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该项手术已成为矫治屈光不正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满足众多的屈光不正患者的需求提供了服务。二十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该项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二、我国的眼科医师在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中是谨慎的、严肃的。在该项手术准入、仪器管理、术前检查、适应证掌握、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指南和操作规范的。
三、任何医疗手段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也不能完全避免。随着眼科医务人员的不断努力和技术的进步,该项手术的近期和长期并发症很低。即使发生并发症,只要及时治疗,是可控和可治的。
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包括PRK、LASIK、LASEK,EPI-LASIK等)是矫正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 目的是摘除现有的眼镜或降低现有眼镜的度数,并不能从病因上根治屈光不正。其它矫正方法还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或眼内屈光手术。
三、 手术的效果除与医生的技术和设备等因素有关外,也与患者的自身条件、屈光不正的程度及其稳定情况、术中配合程度、术后复查用药等多个因素有关。
四、 手术可能出现的情况:非常多。每一种手术都有可能出现很多问题,这些事需要术前跟患者说清楚的,需要签知情同意书。签字并不是医生赖账,也不是说万一出了问题后医生无罪。而是为了向患者交代清楚。毕竟医学是永无止境的。医患之间应该相互谅解。
到底该不该做手术
在眼科学第3页绪论中,葛坚主编围绕lasik的问题说:“在我国大陆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每年有多达50亿的经济利益,唯独甚少考虑或弃之不顾的是患者的利益,不仅不权重病家负担,而且遗留诸多病家受众今后漫漫数十年人生路上视觉质量问题的凸现”,说明不仅在台湾,在大陆的眼科前辈也早有定论!这句话是否属实,很难讲,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任何地方都有好人坏人,包括医生。不是所有的手术都是不需要的,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不需要手术。很多人问,既然激光手术好,那为什么眼科医生自己不做手术,还一直带着眼镜?
这个疑问,我听了不下百次。在做不做手术这件事上,我想眼科医师和普通的近视患者是同等的。可以选择做,可以选择不做。不可否认,有很多眼科医师戴眼镜,但也得承认,很多眼科医生也做了近视手术。就像你不能要求每一个整形医师都要去做整形手术一样。
做近视激光有风险,我常和患者说,人的一生都生活在风险之中:吃饭有风险,走路有风险,乘飞机也有风险,带框架眼镜有风险,戴隐形眼镜也有风险,不戴眼镜走路被撞了,风险更大......你说你该怎么办?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还是利大于弊的,任何一项技术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不能全盘肯定他,也不能全盘否定他
每次媒体引发大的争议的时候,我只有一句话——大家说它好的时候,我从没有动员过一个近视眼患者接受手术:大家说它不好的时候,我告诉我的病人不用太担心。
哪些患者可以考虑手术?
部分近视眼患者往往会伴有一些眼底病或其他眼病,他们并非适合准分子激光手术。根据上万例手术资料统计,在前来进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患者中约有10—15%不适合该手术。如果勉强接受手术,术后早期视力可能也很理想,但在1至2年后就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圆锥角膜等,严重损害视力健康。
敬告各位朋友,激光手术并不是万能,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你真的需要(比如工作、美观),那你可以选择做,但要承担风险(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只是大小而已),如果你觉得没必要,自我感觉框架眼镜足够了,很好,那就不需要考虑手术,省钱,而且绝对安全。
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