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狗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色狗尾草
【别名】 金狗尾、狗尾草、狗尾巴
【来源】 禾本科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 (L.) Beauv.,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性味】 甘、淡,平。
【功效与作用】 清热,明目,止泻。主治目赤肿痛,眼脸炎,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金色狗尾草
【拼音名】 Jīn Sè Gǒu Wěi Cǎo
【别名】 金狗尾、狗尾巴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金色狗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taria glauca(L.)Beauv.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金色狗尾草,一年生单生或丛生草本。秆直立或基部倾斜膝曲,近地面节可生根,高20-90cm,光滑无毛,仅花序下面稍粗糙。叶鞘下部扁压具脊,上部圆形,光滑无毛,边缘薄膜质,光滑无纤毛;叶舌具有1圈长约lmm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40cm,宽2-10mm,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光滑,近基部疏被长柔毛。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狭圆锥状,长3-17cm,宽4-8mm(刚毛除外),主轴具短细柔毛,刚毛金黄色,粗糙,长4-8mm,通常在一簇中仅具1个发育的小穗;第1颖宽卵形或卵形,长为小穗的1/3或1/2先端尖,具3脉;第2颖宽卵形,长为小穗的1/2-2/3,先端稍钝,具5-7脉;第1小花雄性或中性,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或微短,具5脉,其内稃膜质,等长且等宽于第2小花,具2脉,通常含3枚雄蕊或无;第2小花两性,外稃革质,等长于第1外稃,先端尖,成熟时,背部极隆起,具明显的横皱纹;鳞被楔形;花柱基部联合。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边、山坡和荒芜的园地及荒野。
资源分布:分布全国各地。
【化学成份】 种子油中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功效与作用】 清热;明目;止痢。主目赤肿痛;眼睑炎;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