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连栎
来自中医百科
所属卷:Quercus Linn.
所属科:Fagaceae
中文名:锥连栎
文献来源:Quercus franchetii Skan.(1899); A. Camus(1938-39); 图鉴(1972)*; 徐、任*.(1976)*.
描述字段:常绿乔木,高5-10米。小枝被灰黄色细绒毛。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7.5)厘米,顶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楔形,有时圆形,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齿端有腺点,幼时两面密生黄褐色绒毛,老后仅背面密生灰黄色细绒毛,侧脉8-11对,直达齿端;叶柄长1—1.5(-2.5)厘米,密生灰黄色细绒毛。壳斗碗形,包围坚果1/2,直径1—1.3厘米,高0.7—1厘米,有时盘形,高4毫米;苞片三角形,长2毫米,背面有瘤状凸起,被灰色绒毛。坚果柱状圆形或近球形,顶部平截,凹陷,直径0.9—1.2厘米,高1.1—1.3厘米,露出部分有灰色细绒毛,果脐微凸起。花期2-3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及生境:产开远、昆明、楚雄、大姚、下关、鹤庆、云龙等地,生于海拔1100米-2600米山地或松林中。我国四川有分布。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锥连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