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池 (SJ4)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阳池 (SJ4,YangChi) 原穴

Akupixsjsj4.jpg

主治

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疟疾,消渴,臂腕痛。

五官科疾病:耳聋、目红肿痛,喉痹。

运动系统疾病:手腕部损伤,前臂及肘部疼痛,颈肩部疼痛。

其他疾病: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

别名

别阳

释名

腕背属阳,浅凹为“池”,穴在腕背陷中,故名。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伸肌支持带;穴区内有尺神经皮支,深层有腕背侧动脉分布。

功用

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

配穴举例

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两手筋紧不开 (《针灸大成》);配胰俞、脾俞、太溪治糖尿病;配少商、廉泉治咽喉肿痛 (《腧穴学》)。

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

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

《外台》:治寒热痎疟,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肿。

《图翼》:主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举。

别名

别阳,发阳。

穴义

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

名解

1)阳池。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阳池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阳池。2)别阳。别,离别也。阳,阳气也。别阳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由此别走厥阴心包经。本穴物质为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因其强盛饱满,而与之相表里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对部位天之上部的阳气虚弱,因此三焦经的阳气由本穴别走厥阴心包经,故名别阳。3)发阳。发,生发也。阳,阳气也。发阳名意指三焦经在此生发阳气。理同阳池名解。4)三焦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阳热之气,性干燥,表现出三焦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三焦经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

一是别走厥阴心包经,二是循经上传外关穴。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沟通表里。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尺侧缘凹陷处。

《灵枢•本输》:“腕上陷者之中也”;《循经考穴编》:“指本节直下至腕背中心两筋间”;即腕背指伸肌腱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凹陷处。

功效

调三焦原气。

主治

古代记述:头痛、疟疾、目赤、耳聋、耳鸣、喉痹、消渴、口干、烦闷、颈痛、肩痛不能自举、腕痛无力、手臂拘挛、两手筋紧不开。

近人报道:感冒、扁桃体炎、荨麻疹、腕背腱鞘囊肿。

方例

暴死:心俞、阳池。

手臂枸挛、两手筋紧不开:曲池、尺泽、阳池、合谷。

荨麻疹:阳池、行间(均隔姜灸)。

腕痛:阳溪、阳池、阳谷、外关。

刺灸法

直刺0.3~0.5寸。艾条温炙5~15分钟。

其它

原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SJ4)&m=0 阳池 (SJ4)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J4)&m=0 《阳池 (SJ4)》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