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泉 (GB34)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阳陵泉 (GB34,YangLingQuan)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Akupixgbgb34.jpg

主治

胁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脚气。

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

消化系统疾病: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其它: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

别名

阳之陵泉、阳陵。

释名

小腿外侧面为“阳”;腓骨头突起处如“陵”;穴在其下方凹陷部,所以称“泉”。简称“阳陵”(《标幽赋》)。

出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趾长伸肌;穴区内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和胫前动脉、膝下外侧动脉分布。

功用

舒肝利胆,强健腰膝。

配穴举例

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治半身不遂、下肢瘘痹;配中脘、阴陵泉治胁肋痛;配人中、中冲、太冲治小儿惊风 (《腧穴学》)。

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配阴陵泉、中脘,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

配人中、中冲、太冲,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0~1.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

《铜人》: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

《大成》:主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

《图翼》: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无血色,脚气筋挛。

现代研究

(l)有人报道,针阳陵泉透阴陵泉,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I0~20分钟,捻转出针,对肝脾疼痛有较好疗效,而且对落枕、肩周炎也有良好效果。 (2)有实验表明,针阳陵泉可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对奥狄氏括约肌则有明显解痉作用,由于肌舔管的规律性收缩,可加快胆道造影剂排出并进入十二指肠。据观察,针阳陵泉对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有治疗效应,此效应在针感出现时即开始,在起针后l0分钟更加明显。 (3)还有实验表明,针右侧阳陵泉和曲池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但出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即不明显。对正常猫针其“阳陵泉"对脑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针阳陵泉对脑血流量的调整作用,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有积极治疗效应。

别名

筋会,阳陵。

穴义

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

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阳陵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泉。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3)胆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位置

小腿外侧部,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今作膝下二寸。

《灵枢•本输》:“在膝外陷者中也”;《针灸甲乙经》:“在膝下一寸,{39}外廉陷者中。”《针灸问对》:“膝下二寸”;《备急千金要方》:“在膝下外,尖骨前陷者中”。《动功按摩秘诀》:“在膝外高骨下各一指”。今作膝下二寸。

功效

疏泄肝胆、清利湿热、舒筋健膝。

主治

古代记述:胆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胁下痛胀、吐逆,喉鸣,诸风、头面肿、头痛、眩晕,遗尿、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挛急、筋软、筋疼、膝伸不得屈、冷痹、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膝肿麻木、草鞋风。

近人报道:胆绞痛、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肝炎、高血压、习惯性便秘、带状疱疹、膝关节痛、踝关节扭伤、漏肩风、落枕、肋间神经痛、下肢瘫痪、足内翻、耳鸣、耳聋。

方例

偏风、半身不遂:曲池、环跳、阳陵泉。

喉鸣:膻中、天池、阳陵泉。

腹胁满:阳陵泉、三里、上廉。

胆囊炎:胸8~9夹脊、内关、阳陵泉、胆囊穴。

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胁痛:期门、支沟、阳陵泉。

膝肿:阴陵泉、阳陵泉。

草鞋风:阳陵泉、悬钟、三阴交。

脚气酸痛:肩井、足三里、阳陵泉。

足缓:阳陵泉、冲阳、丘墟、太冲。

刺灸法

直刺1~2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

合(土)穴;筋会。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GB34)&m=0 阳陵泉 (GB34)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GB34)&m=0 《阳陵泉 (GB34)》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