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谷 (KI10)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阴谷 (KI10,YinGu) 合穴

Akupixkk10.jpg

主治

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阳痿,遗精,阴茎痛;

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外阴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

其它:阴痒,膝关节炎。

释名

内侧为“阴”,凹陷称“谷”。穴居膕窝内侧凹陷处,与外侧委阳穴相对。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屈膝,在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腓肠肌内侧头;穴区内有隐神经分支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腘动脉的膝上内侧动脉分支分布。

功用

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配伍

配肾俞、关元,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阳痿,小便难。

配曲池、血海、曲骨,有祛风除湿,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阴痛,阴痒。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狂癫,脊内廉痛,溺难,阴痿不用,少腹急引阴及脚内廉。

《大成》: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

《循经》:阴囊湿痒,带漏不止。

穴义

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场。

名解

1)阴谷。阴,阴性水湿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所夹空隙也。阴谷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场。本穴物质为筑宾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聚集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性寒冷,故名阴谷。2)肾经合穴。合,汇合也。本穴为肾经的水湿之气汇合之处,故为肾经合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冷,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高浓度冷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

功能作用

除降浊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或泻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位置

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凹陷处。

《灵枢•本输》:“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循经考穴编》:“屈膝有两缝尖,上为曲泉,下为阴谷。”

功效

理下焦、除胀满。

主治

古代记述:妇人漏血、带下、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溺难、阳痿、少腹急引阳及脚内廉、阴囊湿痒、膝腘酸痛。

近人报道:胃痉挛、膀胱炎、阴道炎。

方例

小便黄赤:阴谷、太溪、肾俞、气海、膀胱俞、关元。

霍乱:阴谷、足三里。

癃闭:关元、阴谷。

白带过多、阴痒、阴囊湿疹:关元、上髎、阴谷。

刺灸法

直刺0.5~1.5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

合(水)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KI10)&m=0 阴谷 (KI10)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KI10)&m=0 《阴谷 (KI10)》经典原文。